胃肠疾病的口服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的对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胃肠疾病的口服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的对照分析

聂茹黎小兰尹莉陈艳玲邓由清

聂茹黎小兰尹莉陈艳玲邓由清

(广东东莞市清溪医院功能科广东东莞523660)

【摘要】目的:通过胃肠疾病的口服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的对照分析,探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肠疾病诊断的可靠性、敏感性及阳性率的问题,期望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能够在胃肠疾病的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清溪医院功能科B超室行胃肠超声检查阳性患者67例(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13-67岁,并在本院胃镜室全部行胃镜检查,部分病例行粘膜活检,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7例超声诊断阳性病例,其中胃恶性病变13例(胃癌10例,贲门癌1例,胃淋巴瘤癌2例);胃炎12例;消化性溃疡20例;息肉6例;平滑肌瘤5例;贲门失迟缓症5例;十二指肠胃反流6例。恶性病例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76.9%,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为69.2%。结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从而提高社区患者肿瘤的检出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口服超声造影检查;胃镜检查;胃肠疾病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45-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清溪医院功能科B超室行胃肠超声检查阳性患者67例(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13~67岁,并在本院胃镜室全部行胃镜检查,部分病例行粘膜活检。

1.2仪器与造影剂

使用飞利浦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日本富士能胃镜(主机型号4400),胃镜型号(EJ590)进行检查。造影剂选用速溶类胃肠助显剂。

1.3方法

我们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胃肠造影技术及胃镜、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技术获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胃肠超声检查技术路径:开水冲泡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搅拌成均匀糊状液体,冷却备用。一般小儿用量200~400ml,成人用量500~600ml。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服用造影剂后胃开始被造影剂充盈,形成中等回声界面,便开始检查。检查时观察胃十二指肠壁结构层次,壁的厚度,粘膜是否光滑连续性、胃肠蠕动和胃排空及胃腔情况等,若发现病灶,观察其部位、数目、形态、大小、深度、边界、血流情况及局部造影剂的充盈情况,采集图片,做好详细记录,储存至电脑工作站。根据上述观察内容,了解胃十二指肠是否存在病变,并对病变的良、恶性初步判断。胃镜的技术路径:超声发现异常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胃镜检查,60岁以上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前一天禁烟,检查时使用咽部麻醉剂及去泡剂(口服达克罗宁胶浆),对不能耐受者使用镇静剂。检查过程中依次观察胃、十二指肠壁粘膜层的颜色及光滑度,是否存在炎症、溃疡和占位性病变,了解病变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边界等,观察胃的蠕动或粘膜层有无受压情况,必要时在病变部位取粘膜活检病理检查,进一步获得病理诊断,详细记录数据并保存图片至工作站。

2.结果

67例超声诊断阳性病例,其中胃恶性病变13例(胃癌10例,贲门癌1例,胃淋巴瘤癌2例);胃炎12例;消化性溃疡20例;息肉6例;平滑肌瘤5例;贲门失迟缓症5例;十二指肠胃反流6例。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因疾病不同结果差异较大,其中胃炎在超声造影中漏诊明显,而胃壁的病变胃镜容易遗漏,恶性病例超声造影与胃镜检查符合率76.9%,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为69.2%。见表。

表胃、十二指肠超声造影检查及胃镜、病理检查结果

3.讨论

胃肠道占据腹腔容积的3/4,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脏器,一直以来,对胃肠疾病的检查主要是胃镜及X线消化道钡餐检查,但是由于X线存在放射性损伤、多数人对胃镜检查存在恐惧,有各自的缺陷,上述检查均不适宜大规模的胃肠检查,不能用于广泛的胃肠疾病的普查和筛选,因而难以早期发现、诊断胃肠病变。胃肠超声检查,因胃肠道内存在大量气体,而气体的存在是超声检查的重大障碍,超声对胃肠道的检查被认为是不准确的,但是通过口服造影剂,使胃肠充盈,减少气体干扰,可以较清晰显示胃肠结构,可以进行胃肠壁厚度的测量、胃肠形态的观察和胃肠壁层次结构的分辨;胃肠道溃疡的判别;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功能情况的观察;通过胃超声窗提高对胰腺、肝外胆管、胃周围毗邻脏器和组织的显示能力达到诊断目的[1],同时超声造影检查具有无创、无痛苦、方便、安全的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易被患者接受,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项目结果显示胃、十二指肠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对照恶性病例符合率76.9%,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为69.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李娅琳超声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86.1%,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符合率为77.5%[2]。对于胃炎诊断,特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超声造影检查意义不大。而对于胃壁病变,由于胃镜不能观察粘膜下、肌层以及胃壁外的情况,那么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很好显示以上“胃镜盲区”,曹海根等[3]认为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弥补胃镜和X线检查的不足,补充胃镜所不能观察到的病变,祝中荣[4]亦认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肠疾病有较大价值。另外对年老体弱及幼儿等不适宜做胃镜检查的患者,胃充盈造影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苦、廉价、方便快捷,可重复的检查方法,是胃镜前检获胃溃疡、胃癌、胃平滑肌瘤的良好筛查手段,可做为一种筛查手段常规应用于临床,是上消化道疾病的有效检测方法,值得推广。

虽然胃镜检查病理结果是胃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多数人对胃镜检查存在恐惧,只是在胃肠出现明显症状后才考虑进行胃镜检查,因而难以早期发现胃肠病变,不适宜大规模的胃肠体检。随着科技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胃肠超声造影技术较为成熟,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同时该项目属无创伤性检查,操作简便、价廉、易被大众接受,那么将大大提高社区患者肿瘤的检出率,从而使更多的患者把握好最佳是手术治疗机会,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能够在胃肠疾病的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重要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陆文明主编.临床胃肠疾病超声诊断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4:24-104.

[2]李娅琳,耿嘉蔚,范红等.口服超声造影与胃镜联合检查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价值探讨.中国医师杂志,2011,3:381-382.

[3]曹海根,王金锐等.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6.

[4]祝中荣,曾南萍,易斐等.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江西医药杂志.2012,8:73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