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徐骥王桂仁许立华包庆武

徐骥王桂仁许立华包庆武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42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均自愿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程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手术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Cobb角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疼痛感,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203-02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关。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腰背部疼痛、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易并发血栓、心肺、泌尿系统并发症。长期卧床可加重骨质疏松,形成恶性循环。传统手术方式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老年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本研究分析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42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包括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45±9.12)岁;体重53~80kg,平均体重(64.25±12.37)kg;病程5~15d,平均病程(10.21±3.12)d;其中T6~T9椎体骨折6例、T10~L1椎体骨折22例、L2~L3椎体骨折14例。

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翻身、行走等活动受限症状,无神经脊髓受损症状和体征。经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凝血机能障碍、恶性肿瘤、病理性骨质疏松、伴有神经脊髓损伤等患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病变椎体后壁的完整性。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剂量要求偏低,以便术中观察神经刺激情况。取俯卧位,在C臂机下定位伤椎椎弓根在皮肤的投影。采用2%普鲁卡因溶液局部麻醉。胸前、髂前上棘垫枕使脊柱处于过伸位。按压伤椎使椎体部分复位。采用椎体成形器在伤椎部位穿刺,使穿刺针经椎弓根入路插入椎体内,将金属导丝送入椎体前1/3处后拔出穿刺针。将金属套管沿金属导丝进入椎体,注射泛影葡胺造影,观察是否有渗漏。如发现造影剂渗漏,调制0.5~1ml骨水泥注入椎体破裂处。确认无渗漏后将调制好的骨水泥通过金属套管通道送至椎体中心,在C臂机下顺时针旋转骨水泥挤压器,使骨水泥进入伤椎并撑开压缩的椎体。注入骨水泥时应防止进入椎管、椎体前方。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拔管[1]。观察10min,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下肢麻木症状。

术后保持卧位24~48h,之后可逐渐下床活动。术后配合应用钙剂、维生素D3、降钙素、双磷酸盐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2]。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程度、Cobb角的变化。

1.3评价指标

采用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腰背痛疼程度。以0分表示完全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自行评分。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手术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Cobb角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手术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Cobb角比较(x±s)

组别VAS评分(分)Cobb角(?)

手术前7.68±1.8225.37±6.24

手术后1.79±0.48*11.45±3.12*

注:与手术前对比,*表示P<0.05

3.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脊柱外科新技术,最初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目前在国内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已广泛开展。在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通过注入骨水泥聚合产生的热效应破坏伤椎周围末梢神经,骨水泥单体的细胞毒性可破坏周围神经纤维传导,从而缓解疼痛感。骨水泥凝固后产生的机械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重建脊柱解剖结构,减少骨折处微动,恢复伤椎运动单元的稳定性[3]。

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注意预防骨水泥渗漏这一常见并发症。一旦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后可导致脊髓神经损伤而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椎体后壁骨折者被列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禁忌证。因此在注入骨水泥前应注射泛影葡胺造影,观察是否有渗漏。

在手术过程中应确保穿刺针的位置准确,以位于椎体前、中1/3处为宜。骨水泥应选择在牙膏期注入,避免过早注入骨水泥具有流动性,易渗漏至椎管内。整个过程应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透视下见骨水泥已弥散接近椎体后壁时应果断停止注入,不应过于追求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

邻近椎体骨折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又一常见并发症。由于术中对伤椎进行骨水泥充填,可使伤椎节段运动单位刚性增大,改变邻近椎体应力分布,增加邻近椎间盘压力,引起临近椎体终板形变,从而易导致邻近椎体骨折。笔者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时使用小剂量骨水泥充填,一般骨水泥注入量为3.0~4.5ml,可达到缓解疼痛症状、固化伤椎之目的,术后未发生一例邻近椎体骨折。

由于引起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原因主要为骨质疏松症,因此在术后还应注意纠正骨质疏松。应用钙剂、维生素D3、降钙素、双磷酸盐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阻止骨密度进一步下降,防止再次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4]。

本研究中42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68±1.82)分下降至(1.79±0.48)分;Cobb角由术前的(25.37±6.24)?减小至(11.45±3.12)?。上述结果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疼痛感,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参考文献】

[1]孔德明,银晓永,刘晓宁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8):722-724

[2]江红卫,崔学文,黄永辉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69-6371

[3]张毅,黄象望,沈雄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特点与对策[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10(26):9-12

[4]王路昌,吴春根,程永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现状及问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5):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