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白云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控制的现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贵阳市白云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控制的现状与思考

龙驹

龙驹

(贵阳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14)

【摘要】目的:收集2007-2013年贵阳市白云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和常住和流动人口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构成情况以及流动人口的生活、居住、医疗等状况,了解我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控制的现状。方法:对贵阳市白云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疫情逐年加重,流动人口涂阳病人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经济困难,流动性大,症状较重、合并症多,督导服药困难治疗依从性差,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加强流动人口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已成为不容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041-02

随着白云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断加大,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中结核病的疫情常高于户籍人口,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结核病疫情回升的重要原因之一[1]。尽管国家制定了多项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工作措施,但受流动人口生活、工作、经济条件和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多数就诊延误时间长、症状较重、合并症多、督导服药困难、治疗依从性差,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肺结核控制工作,已成为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就白云区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1.区域概况

白云区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的六个市辖区之一,位于贵阳市地域的中心地带,常住人口21万人,流动人口近7万人,常住与流动人口比例约为3:1。

2.动人口肺结核病控制工作现状

2.1生活状况流动人口属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多来自贫困的农村,受经济条件影响,流动人口多聚居在简易房屋、工棚及出租屋内,居住、生活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卫生防病常识。卫生习惯、防病意识较差,有乱倒垃圾污水、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习惯,存在许多公共卫生隐患。

2.2医疗卫生状况由于流动人口健康意识淡薄、生活和经济负担沉重,加之流动人口缺乏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异地使用,造成患病后无力负担医疗费用,不敢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而是选择到到小诊所治疗或自行购药。只有在病情严重,影响生计时才寻求医疗救治,导致多数就诊的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病情严重,或有合并症。尽管国家对肺结核病有免费治疗的政策,但部分项目仍需要病人自费(如住院、合并症治疗、肝肾功检查、辅助药品等),造成部分患者因缺乏医疗费而不得不寻求非正规治疗或放弃治疗。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的社会劳动保障体系不健全,流动人口患结核病后被用工单位辞退或病情严重不能正常劳动,经济来源中断又不能获得生活上的救助,面临经济和生活上的巨大困难,这些困难又会成为影响和制约流动人口得到及时正规治的重要因素。

2.3肺结核病发病情况

2.3.1肺结核病疫情逐年加重据白云区疾控中心2007年—2013年肺结核病防治工作资料分析,全区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表1)

表12007—2013年流动人口肺结核病发病情况统计

肺结核病疫情上升使结核病控制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由于流动人口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流动的频繁性,造成流动人口中的肺结核病人往往不能坚持规范的全程治疗,他们中的涂阳病人成为流动的传染源,治疗的不规范又增加了耐药、难治肺结核病人发生的机率,造成肺结核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显著增加。

2.4结核病防控体系情况白云区疾控中心承担结核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城区的结核病人管理和随访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农村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承担。但与农村相比,城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城镇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多为厂矿、地段医疗机构改制转型而来,或为社会力量兴办。结防人员多为兼职的临时聘用人员且更换频繁、难以固定。受传统的医疗模式、思维方式及机构自身生存发展的限制,主要工作方向还是以临床医疗工作为主,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视不够。在工作方式上还是坐等病人上门,病人的追踪和督导访视流于形式。这样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的城市结核病控制工作。

3.思考和建议

3.1健全完善社区结核病防治网络,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区、社区中心、站”三级防治网络,充实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转变社区结核病防治人员的工作思维和方法,要走出门诊,进入社区,使工作重心下沉,深入到流动人口中去开展工作。完善落实社区医疗机构的结核病防治管理、考核、奖惩机制,将结核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成效与年度目标考核、资质审核、经费拨付等相挂钩。

3.2更新结核病控制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方法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不高,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往往对宣传栏、宣传单等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漠不关心,而面临健康问题时又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狭窄造成不知如何预防和治疗。因此必须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模式,赋予传统的宣传载体以新的功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如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和国家免费治疗政策印制在纸巾、纸杯、日历、环保袋、围腰上发放等方式,既有宣传内容又有实用价值,同时将结核病健康教育知识以小品、歌舞、有奖问答等形式向流动人口群体宣传,即丰富了流动人口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3努力建立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结核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要求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管理模式,这种工作模式的建立对于加强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意义更为重大。只有将涉及流动人口管理的办事处、社区、计生、工商、城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多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在各自履行分工职责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综合协调机制,才能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和管理的综合效能。

3.4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的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不能覆盖所有的诊疗项目,加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多数病情严重,近年来难治、复治、耐药及并发合并症的肺结核病人逐渐增多,对于这部分缺乏经济基础的流动人口而言,基本的结核病免费治疗项目并不能完全解决治疗费用的困难,因此必须落实和进一步加强国家基本结核病免费治疗政策,同时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生活就业、困难救助等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从社会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对流动人口给予和本地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积极探索适合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统筹制度,努力拓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来源,为流动人口的肺结核病防治提供有效的政策和经济保障,进而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和蔓延。

参考文献

[1]安燕生,张立兴,屠德华.流动(非北京市户籍)人口对北京市结核病流行的影响[J].中国防痨杂志,2004,26(6):3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