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关于推进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肖淑洁

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创业农场中学教师肖淑洁

一、三江平原的概况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平原的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而三江平原就是这三条江的汇流、冲积而形成的。它北起黑龙江,南至兴凯湖,西起小兴安岭,冬至乌苏里江,总面积达5.13万平方千米。

二、三江平原建设我国粮食生产基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江平原在建设我国粮食生产基地过程中先天条件良好,但是根据三江平原的现实生产情况,其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湿地资源受损,生态功能降低,土地退化

由于人口的增长及粮食生产的增加,耕地面积逐渐扩大,使得三江平原沼泽面积不断减小。这一转变极大地破坏了湿地的功能,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近几年来三江平原的气候日益干燥,导致了区内旱灾增加,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耕地也受此影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生态农业基础薄弱

生态农业建设需要一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作支撑,需要各部门、各要素的密切配合,而目前三江平原在这一方面十分薄弱,影响了生态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长期以来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缺乏相互融合的保障机制。

(三)高新技术含量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

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资效率低,导致三江平原农业高新技术水平较低,重大突破性的科技成果相对较少。在农业集约化程度方面,三江平原虽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是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在单产水平、生产率水平方面也不及发达农业国家。

三、三江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对策

(一)对策一——保障粮食产量与湿地功能恢复协调共进

由于大面积的农业开垦使湿地面积不断锐减,继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在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今天,既要看到三江平原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也要看到湿地对气候、环境的调节作用。要使湿地保护与粮食生产、湿地面积与耕地面积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就要兼顾、保证和维持粮食的正常生产水平以及湿地的必要功能。农业开垦方面,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对湿地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但仅注重环境质量,忽视粮食生产效益,对国家粮食安全也是没有保障的。可以保持或者适量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这将有助于湿地面积及功能的大大恢复。

(二)对策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法律保障体系

加强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健全相互融合的保障机制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充分利用三江平原内部已形成的各种资源,以达到各部门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社会化服务体系及管理体系。针对三江平原出现的法规与政策的问题,应建立有效的法规和政策激励机制。目前发达国家在农业方面已经出台了鼓励循环农业发展的专门政策,我国应借鉴他们的经验,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法规。

(三)对策三——加强农业技术的创新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农业的发展就需要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要以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佳木斯水稻所、省农垦科学院和牡丹江农科所等科研部门为依托,建设大豆、水稻、玉米的科研创新中心,开展品种、耕作栽培、植保、土肥等创新与推进工作。实施良种化项目,在有条件的市县建设高产水稻大豆量中等种子繁育基地,构建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技服务体系,逐步提高新技术普及率。可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水平基础上,积极推动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注重农业技术的创新,并将其不断地应用在农业建设中,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四——坚持以粮为主,多元化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在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三江平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饲料加工产业、山林产品加工业、毛皮产品制造业、建设大型畜牧养殖场等。还可利用自身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旅游产业,三江平原拥有较多的现代化国有农场,而且对俄贸易比较活跃。农田、农场、机群、园区、湿地、森林等都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景观。绿色食品采摘、民族风情(抚远乌苏镇、同江赫哲、富锦风车、黑瞎子岛等)都是值得体味的。三江平原足以以农业强大的经济基础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三江平原的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