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丁新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 1

洛丁新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王潮

洛丁新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王潮(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23)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19-0053-0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抗高血压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其临床药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已成为一类具有显著特色的“新星”药物。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洛丁新对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和住院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均符合1979年全国高血压防治会议诊断标准,合并下列疾病者予以排除: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心肝肾功能异常;③支气管哮喘;④停用降压药物l周,血压降至正常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53岁。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所有病例均停用各种降压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至少2周。洛丁新剂量从每天2次每次5mg开始,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为每天40mg。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疗程6周。

1.3观察内容

用药前1周和疗程结束时取非同日3次坐位右上臂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前后血压。用药期间每周测血压2~3次,同时询问症状及副作用。用药前后分别查心电图,眼底,血尿常规,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血清钾、钠、氯。

1.4疗效判断

参照1979年郑州会议标准计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结果

1.5.1降压疗效

40例病人中显效23例(57.5%),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23%、11.7%。有效11例(27.5%),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0.2%、9.7%。无效5例(12.5%),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下降。其中l例治疗期间出现干咳,中止用药后症状消失。总有效率85%。

1.5.2副作用

治疗中另有3例出现副作用,其中l例头晕。2例皮疹,瘙痒,l例味觉异常,均可以耐受。继续服药或稍加对症处理,症状减轻和消失。心电图、血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清钾、钠、

氯等未见不良影响。

2讨论

ACEI的降压机制为:抑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组织和血管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末端游离去甲肾上腺素,减少由醛固醇分泌及肾血流量增加所致的Na潴留,增加局部缓激肽水平及血管扩张性前列腺素,抑制内皮细胞产生内皮素。其在降压的同时,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合并症,使预后得到积极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表现为: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方面:与其它降压药物相比,能够显著逆转左室肥厚是ACEI类药物的一大特点。心脏肥大可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程进展,而心脏肥大的退缩与高血压预后的改善密切相关。ACEI通过减少冠状动脉阻力,改善心肌的乳酸代谢等抗心肌缺血作用抑制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程进展。ACEI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保护作用。肾保护作用方面:主要表现在①降压后使肾小球内功能性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使肾出球小动脉明显扩张,降压同时降低肾小球内压,有效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抑制肾损害的病程进展,保护肾功能。②保护肾小球血管内皮形态的完整性,即保护肾小球滤膜的完整性。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减少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性肾病的微量白蛋白,蛋白尿,能延缓高血压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

ACEI兼有短效与长效制剂,新一代ACEI如洛丁新等具有高的T/P比(药量投予时间内血压高峰效果与低谷之比)。长期用药不产生耐受性,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对青年、老年患者均有效。可与其它降压药合用,不良反应较轻微,其中干咳副反应的发生有人认为与ACEI增强缓激肽的作用有关。

本文结果表明:洛丁新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具有疗效高,服用方便安全,副作用轻微等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理想降压药。

参考文献

[1]陈少贤,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3,13(1D):629

[2]郑永红.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正确评价.医学综述,1998,40):封三

[3]卢振华,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1,10(5):313

[4]沈红.叶任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的合理应用.医学综述.19995(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