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从心、脾、肾论治

/ 2

儿童多动症从心、脾、肾论治

苗凌娜

苗凌娜(河南职工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451991)

【中图分类号】R27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378-02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心、脾、肾论治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患。是涉及小儿科、神经科、精神科、遗传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又相互渗透的一个重大课题。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病,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行为异常为特征,患病的男孩多于女孩。西医认为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神经与生理因素、食物元素中毒及精神因素和脑损伤等诸方面。虽然西医能用苯丙胺或利他林等药物治疗该病,却必须长期服药至少1—5年,随意停药症状容易出现反复,且难以根除,并且由于服用这些药物容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使患儿及家长难于长期坚持。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观点来看,儿童多动症与“脏躁”、“躁动”、“健忘”、“失聪”等证有关,病属脏腑阴阳失调,心火亢盛。临床观察有肝肾阴虚、心肾不足、心脾不足三个证型。

一、辩证论治

1.肾虚肝亢型主要表现为手足多动,动作笨拙,性格暴躁,易激动,冲动任性,难以静坐,注意力不集中,并可有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脉弦细。治宜滋肾养肝、宁神益智。药用枸杞、菊花、熟地、山萸、丹皮、云苓、泽泻,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五味子;盗汗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急躁易怒者,加石决明、钩藤、生白芍;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水煎服,每日一剂。

2.心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欠佳,自控能力较差,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梦多遗尿,可伴有腰酸乏力,面色晦暗,神疲纳呆,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宜温补心肾,敛阴安神。药用石菖蒲、远志、龙骨、龟板、益智仁等水煎服。梦多者加酸枣仁、何首乌;遗尿者加重益智仁用量,并加乌药、桑螵蛸;烦躁好动者,加珍珠母、钩藤;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熟地黄。

3.心脾不足主要表现为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形体虚弱,言语冒失,做事有头无尾,睡眠不熟,记忆力差,手足多动,性格多不暴躁,常伴汗出,面色乏华,偏食纳少,舌淡质嫩,舌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宜养心健脾,益气安神。药用:白术、党参、黄芪、当归、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生姜、大枣,水煎服。思想不集中者,加益智仁、龙骨;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夜交藤;记忆力差、动作笨拙,舌苔厚腻者,加法半夏、陈皮、石菖蒲。具体用药剂量及用药剂数可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二、讨论

中医学认为,儿童属稚阴稚阳之体,无论在功能活动和物质基础方面都是不完善的,容易导致阴静不足,阳动有余。小儿生机蓬勃,对阴津物质所需甚多,更易出现阴虚阳亢的病理变化。小儿素体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肝阳亢盛。肝经有热,阴津亏损,虚火亢旺而易动风。肾为先天之本,生髓充脑,肾虚则脑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阴则易受损,心火易旺而多动不安。心主血,藏神,为智意之源,人的一切精神意识活动皆归于心。心主神明,脾主思,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内守,肝失所养,肝火亢旺而多动不静。若心失所养或痰热扰心可致心神不宁,多动不安。而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最急,主筋藏魂,其志怒,其气急,体阴而用阳,故在这种情况下最易升发过度而致阳亢于上,使小儿出现多语、冲动任性、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脾属土为至阴之脏,在志为思。小儿脾常不足,若过食生冷饮料损伤脾胃,脾失濡养,则失静谧而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心思不定,多动。脾虚肝旺,则冲动易怒。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若先天不足或病后出现肾阴亏损,髓生不足,则致动作笨拙不灵、健忘、遗尿。肾虚则水不涵木,出现肝阳上亢诸症。

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病机制为阴阳平衡失调,阴虚阳亢,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病机,其病位常涉及心、肝、脾、肾四脏,阴虚为本,阳亢、痰浊、瘀血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中药分两类:一是调理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治本的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熟地、龟板、黄芪、党参、枸杞子、白芍、女贞子、山药、鹿角、茯苓。二是安神开窍治标的中药,如石菖蒲、远志、龙骨、牡蛎、五味子、酸枣仁等。中医辨证治疗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而随证加减,疗效较好。古代本草类著作明确记载远志、石菖蒲、人参、茯苓、地黄、杜仲、山药、龟板等,有增智、强志、益智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儿童多动症欢儿微量元素铁、锌、铜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研究发现党参、茯苓、白术、当归、黄芪、地黄等锌、铜、铁含量高,且某些中药如党参、石菖蒲、远志、酸枣仁、黄芪、当归、芍药具有益智功效,可提高人的记忆力。

饮食疗法也有辅助的作用,平时饮食宜多食健脾补肾的平性食物和蛋白质、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海鲜鱼类食物、菌类食物、豆类食品、绿色蔬菜、硬壳果仁、香蕉等食物,充分补充患者体内所需的营养素和微量元素,并发挥其降铅排铅的作用。

对孩子的教育要细致耐心、循序渐进,不能轻易地责怪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的紧张和压力。要少让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转移注意力,避免出现感冒或过度疲劳,以减少诱发因素,促进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第1版.173—177.

[2]张新平,廖伯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30例,[J].四川中医.2005,23,(7)86—87.

[3]杨丽新,廖若莎.罗笑容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J].四川中医.2005,23,(5)1—2.

[4]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小儿多动症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卷(10)69.

[5]吕红粉.益智仁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J].四川中医.2005,23,(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