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选材和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选材和评价

周丹晓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中心幼儿园317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完全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针对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要注意些什么呢?本文从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着眼游戏化选材;立足幼儿实际水平,丰富游戏性体验;注重幼儿主体性原则,构建游戏味评价三个方面展开相关阐述。

关键词:美术活动游戏选材评价

学前美术活动和游戏行为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幼儿在活动中作为主体获得了愉快和满足。只有把游戏与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游戏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教育本质,才能不断地促进幼儿健康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游戏化的幼儿美术活动要注意些什么呢?通过实践,笔者将相关的情况阐述如下:

一、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着眼游戏化选材

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涂鸦经验会不断地丰富,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会驱动他们尝试应用各种的工具材料进行美术活动,尤其是绘画之外的其他造型、搭建等动手的活动。在应用材料之前要首先知道这个材料是什么。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用的任何的材料都能够在艺术创造中使用。幼儿老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材料经过改善应用到教学中来,所以,选材要顾及幼儿的兴趣与实际的生活经验。

1.利用工具性材料,提升幼儿兴趣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园应让孩子大量地接触各种的工具材料,让他们把这些材料依据自己的设计意愿形成各种形状,并使其在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幼儿对各种类型的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与保护,会使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会使幼儿这种行为愉悦地延续下去,并且最终发展为有益的兴趣。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是很丰富与形式多样的,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媒介作为支撑条件。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是保持与提高幼儿美术兴趣的重点所在。

2.创造再生型的材料,将活动内容不断地进行丰富

当前我们开展的幼儿教学活动通常是以幼儿园提供的活动材料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对活动材料进行创造的活动是比较少的。首先,幼儿园要依据幼儿的实际特征,将一些具有创造性与想象力的材料提供给幼儿使用。其次,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幼儿去发现大自然赋予的材料,从而构建出幼儿喜欢的材料。老师可以利用季节的优势,冬天让幼儿戴上手套去户外堆雪人,春天带幼儿辨别不同种类的花草等等。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选择熟悉的材料,加强家园合作

幼儿教育和实际生活是有紧密的联系的,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选材,老师要和家长积极地合作,可以通过和家长进行了解孩子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是哪些,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幼儿熟悉的材料,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家长共同协作,选择适合孩子的材料,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的门厅放一个“百宝箱“,并发动社区、家长等一起收集乡土的材料与废旧物品,然后归类投放,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二、立足幼儿实际水平,丰富游戏性体验

1.教给幼儿需要的技能

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一定的技能,幼儿教师应如何处理好幼儿在美术中的游戏性体验和美术技巧传授之间的矛盾呢?

一方面,幼儿在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老师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另一方面,幼儿必须有可操作的对象与过程,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渐渐地获得技能。尤其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间的相互模仿与学习其实也是学习技能的有效方式。若遇到幼儿的幼稚表征方式的时候,老师应控制住,要允许幼儿暂时性地出错。

2.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

(1)材料玩具化。老师要多为幼儿提供多种的美术材料,比如:不同质地、大小、形状、颜色的画纸,颜料、画笔等等。其中有的工具是老师自制的,可以让孩子在地上、可擦的墙壁上画画,这样孩子们体验着不同的创作方式,从而能够产生新的创作感受。

(2)题材要体现儿童化。幼儿生活中有意义、有情节的事情,老师都要支持、鼓励幼儿比较大胆地表现。

(3)导引情境化。老师要应用情境来引导幼儿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想象的各种有趣的事情表现出来。

(4)过程游戏化。美术应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是非常好的,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想象成力大无比的蚂蚁等等。

三、注重幼儿主体性原则,构建游戏味评价

1.游戏味评价要有角度性

对于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与结果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角度实施评价:

一是从成人指导的角度出发,为特定的发展目标而服务,要求老师要通过对幼儿的现有水平进行评价与辨别,进一步发现提高幼儿美术技能的机会,找到进一步指导中要抓住的重点、难点等等。

二是给幼儿提供积极有效的、切实的反馈,为幼儿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满足而服务,老师要注意以肯定性的鼓励性的评价为主,然后再辅助地给予建设性的要求等。老师以各种方式表现进行评价,一般经常用的是言语上的表扬与鼓励。但如果老师不分对象、不分主题的,只是单纯地应用“表扬为主”的原则进行评价,时间久了,不但起不到激励幼儿的作用,反而会使幼儿变得消极。所以,老师的评价要全面地去看待幼儿的美术活动,要与幼儿的个体能力特点与图画中表现出的独特经历相结合作出评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游戏味评价要有针对性

在美术活动中老师要辩证地看待幼儿,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老师要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能轻易地打断幼儿,更不要包办代替。在对其的评价中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愿望与想法和玩具材料发生互动的情况促进美术活动的高效,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选材和评价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度,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兴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2,33,(8),128。

[2]崔艳君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4,09,(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