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疗

/ 2

高压氧、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疗

邓兴华

高压氧、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

邓兴华(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西昌6150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033-02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9例,均作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及ADL改良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大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的现代康复技术及高压氧、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治疗脑卒中,对患者运动能力和ADL能力改善具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高压神经节苷康复训练脑卒中

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及康复强度,可最大程度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我院康复科在2006年至2008年12月间,采用高压氧、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康复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5例,均符合下列标准:①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②首次发病,症状与体征符合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的大脑半球梗死或缺血;③入选时意识清醒,病情稳定,处于恢复期,所有病例均经过本院正规住院治疗;④年龄在46~78岁;⑤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伴严重并发症,大面积或大量出血患者。

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高压氧、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6~76岁,

平均年龄53.4岁;开始治疗时间为发病后21~51天,平均36.6天;脑出血23例,脑梗塞13例。康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39例,男30例,女9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53.1岁;开始治疗时间为发病后18~42天,平均34.9天;脑出血24例,脑梗塞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开始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康复训练包括姿势治疗和以Bobath疗法、Schuell刺激疗法为主,结合本体促通技术(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PNF)、Rood促通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法进行康复治疗。上肢训练主要包括Bobath握手,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外旋,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指屈伸、拇指外展、内收、对掌、屈伸及相关手功能作业训练。下肢训练从站立床训练、垫上运动、体位改变训练逐渐过渡到坐位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减重步行、步态训练。康

复训练时要求患者有固定的家属或陪护与治疗师共同参与训练,帮助其掌握康复训练的要领和方法。以上训练每日1次,每次150min,12次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治疗组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另加用神经节苷脂60mgivgttQd×14d,为一疗程,共用2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3天。高压氧采用山东宏远产的立式12人舱,治疗压力为0.25~0.26mpa,经面罩给纯氧60min,每20min休息5minQd×12d为一疗程,共用3疗程。

1.3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功能评定,由固定的一名康复医师进行。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MotorScale,FMMS)[2],各项最高分为2分,其中上肢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总分100分。ADL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3],正常为100分,0~24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5~49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0~74分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96~100分为ADL能自理。

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x±s)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MS\MBI评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MS、MBI评分比较(分,x±s)

组别例数FMMS评分MBI评分

上肢下肢

治疗组36

治疗前18.3±10.5a14.7±6.8a38.8±12.2a

治疗后40.6±16.1bc28.1±5.4bc71.4±15.6bc

对照组39

治疗前15.7±15.213.2±6.639.6±10.7

治疗后33.1±14.8b20.8±7.3b60.9±14.2b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5。

2.2讨论

既往研究报道证实,脑卒中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愈早疗效愈好,而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亦具有肯定的效果。脑卒中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其病理生理均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高压氧治疗是指周期性呼吸超过一个大气压纯氧的治疗,其原理在于通过有效增加氧的弥散能力,促进氧的利用,从而纠正

脑缺氧,同时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维持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大量临床及实验室研究表明,高压氧对脑卒中有治疗作用。[4-5]对高压氧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4-6]⑴通过阻断细胞凋亡环节使一些“休眠”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⑵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提供蛋白合成所必需的能量;⑶抑制颅脑外伤后的脂质过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神经节苷脂是神经系统中含量相当丰富的一种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再生有重要作用。外源性给与的神经节苷脂能通过血脑屏障,不仅在早期能降低脑水肿,纠正离子失衡,降低死亡率,后期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是脑卒中康复的基础。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主动和被动的特定康复治疗程序都可以诱导脑激活模式的改变,功能训练是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极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重复使用和强化训练可引起患肢对侧皮质区的扩大以及同侧皮质的募集,可导致功能依赖性皮质重组。[7]通过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促进病灶周围脑细胞轴突“芽生”以及对侧大脑半球的运动功能代偿和重组,利于新的神经反射通路的建立。患者在康复训练时,家属直接参与康复训练过程,以便在病房或家中协助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促进其功能恢复。治疗结果显示,基于大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的现代康复技术及高压氧、神经营养药物联合治疗严重脑卒中,对患者运动能力和ADL能力改善具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75-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4-65.

[4]王晓,刘畅.高压氧舱在急重症急救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02,9:264.

[5]孙传顺.早期高压氧舱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3:114-116.

[6]王国忠,赵立明,高春锦,等.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海马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93-195.

[7]王普清,罗韵文,罗文浩,等.高压氧综合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