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时期赋予的师德特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试析新时期赋予的师德特质

方九维

方九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211525

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外部环境,教师的师德特性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如果从科研的角度,从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追求加以分析,新时代赋予师德以下四个特质:对儿童命运的深度关怀;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敬畏;对教育良心的百般叩问;对教育智慧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师德特质儿童命运教师职业教育良心教育智慧

师德是特殊的职业道德,为教师所独有,今天,要成为一个人民满意、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难度日益突显,而社会公众对师德问题的追问也日益急迫。本文试图从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追求对师德特性加以分析。

一、对儿童命运的深度关怀

关注儿童的命运、为儿童的未来幸福负责,是每个教师难以推卸的责任,是每个教师难以推卸的职责。德国寓言家莱辛讲道:“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空中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道:‘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雅斯贝尔斯在《教育是什么》中,把教育当做儿童安身立命的根本,他说:“教育是人的灵魂教育,而非智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著名诗人歌德说:“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王企贤在谈及师德时说:“师德必须是教师心中至高无上的法律,对教师要求失之过宽,等于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作为教师,我们要有鹰的境界,要带领儿童去追逐生命中的太阳;要使教育成为每个儿童安身立命的根本;要以儿童的健康成长和人生幸福,展现自身的价值;要捍卫自己心中至高无尚的道德律令,维护师德的尊严。为儿童的命运树立航标,就是师德的特质。

二、对教师职业的无限敬畏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一项游戏中,胜方所得与负方所失相同,两者相加,正负相抵,和数必为零,是谓“零和”。“零和游戏”中的双方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自己成功的大小与对方失败的大小相关联。其结局是:二人的总成绩为零,但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零和游戏”中的紧张关系,教育绝不是“零和游戏”。在教学中,教师成功的大小与学生的成功大小成正相关。学生越出色,教师越出色,学校也越自豪。若学校和教师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一些孩子失败的基础之上,这就根本不符合教育的真意和伦理价值。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应该是稀少的,甚至说应该是没有的。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面对儿童明亮的双眸、无限的信任和社会公众的高度期待,我们怎么能够心安理得、疏忽大意、无所畏惧?鉴于自己所承担的神圣责任,师德高尚的教师,必然不会无限的苛求和不自信,而是对儿童的高度负责,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所以,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畏惧,应是新时期师德的重要特质。

三、对教育良心的百般叩问

师德就是教育良心。教育教学的境界,往往体现在奖惩手段的不同运用。但作为教师,我们还要眼睛向内,扪心自问,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要注意擦拭心灵的灰尘,时时叩问自己的教育良心。要“一日三省吾身”,而不是习惯于指责批评学生。师德是照亮自己心灵的灯塔,而不是呵斥学生的鞭子。中外哲人曾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师德的意义。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说:“有德者必有言。”指出有了道德,才有发言权。孔子还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反映了他对教育的热爱,不为富贵所迷惑。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道德境界和教育情怀。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强调了义的重要性,他说:“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教师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处理好义利关系,不要被利遮望眼。教育家陶行知阐述了什么是教育者的良心,他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前苏联教育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四、对教育智慧的不懈追求

人是最复杂的高等动物,育人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更是一门艺术。人的心理、认知、身体和价值观处于不断变化中,深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教育因其复杂艰巨,才显得伟大。作为教师,要有探究教育真谛的勇气和兴趣,不断培育自己的教育智慧,在教学相长中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师德则是教育智慧的结晶。

如何培育教育智慧、把握教育艺术,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孔子说:“不教而诛,非也。”意思是,教育乃艺术,“教”是最高教育原则,而“罚”要有足够的惩戒价值,否则是不可取的。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用诗一般的优美语言揭示了教育的真义,他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人生的成长——一个稳定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服务。”

教师追求教育智慧,要有夸父追日精神。“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经师”与“人师”品格结合起来,才能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对教育智慧的不懈追求,是一种伦理境界和师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