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席斌

席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我院2009-2011年完成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屈光手术(Zyoptix)150例295眼,设为Zyoptix组,并同样设常规LASIK组123例245眼为对照组。术前屈光度均按≤一6.00D和〉6.00D各分为两组。两组中低度数组为I组,高度数组为Ⅱ组。手术前和手术后均使用ALLEGRO鹰视像差仪和ALLEGROOCULYZER眼前房诊断系统进行检查,像差计测量,分析波前像差。应用1.0mm的高斯光斑、频率400Hz的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进行屈光手术。采取术后3月和6月的随访数据进行研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后裸眼视力Zyoptix组优于常规LASIK组,而且视觉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显著差异。术后两组均显示低阶像差明显降低,高阶像差有所提高。术后的高阶像差和切削面直径的大小及切削量的多少有关。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lK手术是一种很可靠的技术,可有效地矫正屈光不正,改善视觉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尤其是提高夜间视力的视觉质量,然而尚存在很多的问题。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角膜激光磨镶术波前像差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55-02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2009-2011年接受波前像差所引导的角膜个性化屈光手术(Zyoptix)者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共计150例295眼,其中男93例184眼,女57例11l眼,平均年龄29.3岁(18岁~50岁),设为Zyoptix组。并同样设常规LASIK组为对照组123例245眼,其中男58例116眼,女65例129眼。术前屈光度均为—1.50—10.00D,分别按≤一6.00D和>一6.00D各分为两组。两组中低度数组为I组,高度数组为Ⅱ组,其中Zyoptix—I组(104例203眼),Zyoptix—II组(46例92眼)。LASIK—I组(71例141眼),LASIK—Ⅱ组(52例104眼)。患者术前矫正视力均为1.0以上,均为视力稳定2年以上,无眼部器质性病变者。

1.2方法患者术前均接受如下检查:裸眼视力、散瞳检影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记数,角膜地形(ALLEGROOCULYZER眼前房诊断系统)、波前像差(ALLEGRO鹰视像差仪)及综合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全部使用美多丽散瞳,每次操作均由同一医师进行。获取眼屈光、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数据,并把数据传输到个性化切削软件,再和准分子激光联机。手术治疗采用ALLEGRETTOWAVEEYE-Q鹰视准分子屈光校正系统和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预装刀片的一次性刀头(OneUse-Plus)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由经验丰富的屈光手术医师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均按屈光手术后的常规随访,内容包括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像差、角膜地形图等。仅采取术后3月和6月的随访数据进行研究,比较其差异。术后的像差检查分别做原瞳孔和美多丽散瞳检查各1次,采用5mm和>6mm的结果进行比对研究。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采用计量资料统计学方法,获取每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及每阶Zemike多项式的RMS值,将两组术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

2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Zyoptix组优于常规LASIK组,有明显差异(表1)。术后问卷调查显示夜间视觉质量明显提高,故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两组病例的原瞳孔和散瞳后的PPR值均显著降低,分别取球镜和柱镜值纳入计算,两组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组术后低阶像差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高阶像差与瞳大小的相关关系LASIK—I组和Zyoptix—I组,LASIK—II组和Zyoptix—II组配对t检验显示无显著差异,术后高阶像差的数值和瞳孔直径的大小相关,瞳孔越大高阶像差的数值越大。5mm和>6mm瞳孔时的高阶像差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1。表2)。术后高阶像差随着矫正度数的增加而增加,两组无显著差异。

表1Zyoptix组与LASIK组术后裸眼视力比较x±s

术后Zyoptix—I组Zyoptix—II组LASIK—I组LASIK—II组

3月1.11±0.231.08±0.241.05±0.251.01±0.26

6月1.23±0.251.10±0.211.07±0.261.00±0.23

表2两组术后高阶像差与瞳孔直径的相关关系x±s

高阶像差瞳孔大小Zyoptix—I组Zyoptix—II组LASIK—I组LASIK—II组

ZemikeRMS5mm0.52±0.350.82±0.540.54±0.330.89±0.56

>6mm0.72±0.381.15±0.680.81±0.421.22±0.63

H/ZemikeRMS5mm0.34±0.260.68±0.520.37±0.320.74±0.58

>6mm0.55±0.340.79±0.680.64±0.380.86±0.48

H-4ZemikeRMS5mm0.23±0.320.57±0.380.32±0.250.64±0.36

>6mm0.58±0.350.76±0.560.62±0.360.86±0.58

3讨论

3.1目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适应证主要包括:①患者年龄大于18岁,近视度数稳定两年,且需完成一系列术前检查[1];②总体高阶像差大,6mm瞳孔时,总体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超过0.3微米;③以前因屈光手术,比如PRK、LASIK术后效果不理想同时造成眼球显著的球差和彗差增加。

3.2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术后高阶像差增加值降低,许多文献报道及临床研究表明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高阶像差增幅较常规手术LASIK低。近视散光眼中高阶像差以球差和彗差为主,李颖等[2]采将近视患者396例733眼按球镜屈光度分成低度、中度、高度3组,各组再随机分成的两组,分别实行常规的LASIK手术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术后发现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中2组手术球差和彗差均增加。且对中度组、高度组,常规LASIK手术组球差和彗差及总高阶像差均比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组更加明显。

3.3我们的研究中Zyoptix组均获得了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了视觉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夜间视觉质量明显提高,即使主动问诊也没有眩光、光晕的抱怨,故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地提高。国内有相似的报道[3]。然而在个体化切削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的问题,理想的无像差状态并未出现。我们认为虽然术前通过波前检查获得每一个人的像差情况,希望通过精确的个体化的切削而减少或去除像差得以提高视觉质量。但是屈光手术本身也带来了手术后眼屈光系统的高阶像差(表2)。具体原因可能与手术本身如角膜瓣的微皱折、角膜床的欠平整以及激光切削面的不光滑等原因均可致高阶像差的增加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高阶像差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引起LASIK术后像差的诸多原因,如角膜光学性质改变如角膜表面不规则,角膜瓣的质量不理想,或术后角膜瓣上的细微条纹及角膜瓣的轻度水肿、角膜层间呈现的水合反应等均对波前像差,特别是慧差造成影响,故而产生了新的像差。

3.4与传统的LASIK手术相比,我们认为个体化激光手术具有以下优势:①由波前像差引导的手术能够显著地提高视觉敏感度,降低眩光和光晕发生率,使夜间视力明显改善,远视、散光矫正效果更好;②安全指数高,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的必备条件是小光斑飞点扫描激光、眼球主动跟踪系统和准确的像差测量。避免了偏中心切削、阶梯效应、中央岛、激光能量不均匀导致的不规则散光等问题。

3.5尽管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在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方面有很多的优势,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在切削同样度数、同样范围时,所需切削的角膜组织要大于常规LASIK;测量像差所用像差仪的精确性、可重复性、自动跟踪系统的精度及像差图与角膜精确对位水平都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只能降低术前的低阶像差。对于如何减少或者消除术中术后所产生的像差还需进一步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不断发展,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朱良勇,贺自力,陈凤莲,等.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矫正常规LASIK偏中心切削临床观察[J].2008,8:12~13.

[2]黄文El,唐罗生.波前相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J].2006.5:28—30.

[3]李力,黄飞,王丽强.Zyoptix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08.8(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