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与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与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王英

王英(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房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8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治疗,观察组以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产后出血患者。产后2h、24h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给予与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疗效可靠;直肠给药较口服给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更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肠口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126-02

产后出血是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给药方式,笔者以口服及直肠给药分别治疗阴道分娩产妇4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阴道分娩产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21~33岁,平均(25.3±3.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0.9)周;新生儿体重2.3~3.7kg,平均(3.2±0.4)kg。观察组:年龄20~34岁,平均(25.4±3.2)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0.8)周;新生儿体重2.5~3.6kg,平均(3.3±0.3)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足月、头位、单胎、初产妊娠产妇;②同意本组治疗方案并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各种妊娠并发症;②对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过敏或有禁忌症;③有其他脏器疾病;④具有剖宫产指征;⑤近期使用过各种前列腺素抑制剂。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胎儿娩出后将10U缩宫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120401)加入500ml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口服米索前列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0.2mg,观察组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0.2mg。

1.4观察指标参考《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1],产后24h出血量超过500ml者定义为产后出血。产后2h内出血量以容积法估算,产后2~24h以称重法估算,并分别记录。

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l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出血对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产后出血患者。产后2h、24h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对比(ml,x±s)

组别总例数产后2h平均出血量产后24h平均出血量

对照组44132.13±17.36255.83±32.43

观察组44121.78±16.79☆231.53±28.38★

注:与对照组对比,☆t=2.8427,☆P<0.01,★t=3.7403,★P<0.01。

2.2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组共5例患者出现恶心、腹泻、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12,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体弱、子宫发育欠佳、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滞留等多种原因造成产妇血凝机制失衡或子宫肌纤维的结构功能改变不能有效止血导致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出血的主要来源是胎盘剥离面[2],其最主要的诱因是产后宫缩乏力,其发生率约占所有产后出血患者总数的90%[3],故临床主要应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缩宫素可兴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持续出现强直性收缩,改善宫缩乏力,提高子宫收缩力,压迫子宫肌层血管而止血[4],临床应用得到广泛认可。但是缩宫素体内半衰期短,多不超过6min,且易受体内雌激素及缩宫素受体水平的影响,出现受体饱和现象,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用不甚理想。

米索前列醇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其可增强宫内压及子宫张力,软化宫颈纤维组织,提高子宫收缩频率、幅度而帮助子宫止血[5]。其可通过黏膜吸收起效迅速、完全,半衰期40min,作用持久,且作用机制与体内激素水平无关,无饱和现象。本组数据显示,两组均未出现产后出血患者,说明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配合使用,可有效帮助产妇产后止血。但是,米索前列醇口服用药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本组数据显示,口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1.36%,加重患者痛苦。因此,近年来直肠给药逐渐替代口服用药,其可直接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起效更为迅速且可避免刺激胃肠道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本组数据显示,产后2h、24h观察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直肠给药较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少,疗效更佳。

总之,直肠给予与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疗效可靠;直肠给药较口服给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更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7):554~557.

[2]杨菊花,潘建萍.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28~1729.

[3]刘枫.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36~37.

[4]杨继,张慧,高坚容,等.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11,10(12):906~908.

[5]何新蓉.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2,09(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