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尹彦硕

尹彦硕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北邢台0540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79-02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手术会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心理方面准备(含医务人员):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愈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状态,使手术病人在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恐惧心理,术中能够顺利配合,术后能够迅速康复,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术前的心理护理

1.1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病人入院开始给予热情接待,护士应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科室环境、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要求护士做到仪表端庄、语言和蔼。通过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及被尊重感,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倾心交谈,解除顾虑,说出心里话。

1.2注意与患者的交谈方式

与病人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情绪中进行交谈。护理人员要由浅入深的、有针对性的向病人讲解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完全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消除顾虑。在沟通交谈过程中,要力求语言朴素自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患者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声音应轻柔和谐,态度应亲切和蔼。

1.3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每位手术患者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恐惧和悲观。我们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种族、年龄、性别的病人和不同心态的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计划地向患者做解释、开导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麻醉方法及手术体位、手术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术后疼痛、术后效果等。以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担心,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及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有所了解,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可用相同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在患者术前1天均要到病房探望患者,让患者对手术有初步了解,打消病人对麻醉、麻醉过程中疼痛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恐惧,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2.术中心理护理

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中应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巡回护士观察患者时,应以热忱和善的目光正视患者,通过温和的目光和轻微的点头动作鼓励患者,再配合适当的触摸,可消除患者过多的顾虑。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随时注意其情绪变化,如其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耐心地给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医生的业务素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手术顺利完成。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避免给患者带来恐怖、紧张和不安。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尽量减少与手术无关的交谈和噪声,还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

3.术后的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病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急于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加之刀口疼痛、不能自主活动等等,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术后或从麻醉中醒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经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医生和护士应当多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3.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止痛药应用的恰当与否有关,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疼痛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惫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音、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6h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病人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让病人听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3.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鼓励其积极康复

有些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会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意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厌食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的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后面的事情还有什么克服不了。若病人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以免突然的精神刺激导致病人心理防线崩溃,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甚至发生意外。可主动与病人家属积极沟通,取得配合支持,共同做好心理护理。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热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宣教,耐心仔细询问,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安慰工作。通过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熟练的操作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感到医院安全,有效的消除了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及悲观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尽早恢复到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