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干课堂水分打造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1

拧干课堂水分打造高效课堂

温美荣

温美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017000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解决好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怎样才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

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的课堂教学效率低、效益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这就不得不提到课堂教学中的“水分”问题。造成“水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的角度对课堂的“水分”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课堂“水分”出现的原因

传统课堂效能低下,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等方面。在具体操作时,更多的是重视“听”者的感受,而不是“学”者的感受;“讲”的时间多,“练”的时间少;“演”的成分多,“实”的成分少;“识”的分量多,“想”的分量少。教师把课堂作为讲堂,对整个教学过程包办代替,抱住不放,替学生想,替学生说,替学生写,整个课堂中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看客,成了容器。这种课堂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阻碍了其主体作用的发挥,必然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讲解反而会耽误学生时间。平时需要老师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稍复杂一些的问题,其实也可以通过学生合作互助式的学习学会。也就是说,有的课堂教学多数时间里教师讲解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与自学时间。用“自学”与“合作”代替教师的80%以上的讲解,拧去教师无效讲解的水分,把挤出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

二、拧干课堂“水分”的策略

1.用学生的最原生态的直接体验代替教师讲解传授的间接体验,把学生的原始体验看作课堂生成的最科学的起点。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探求问题的思维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展示提升的过程。

2.用学生的充分自学最大限度代替教师的照本宣科式的说教。在很多时候,在学生完全可以自学的情况下,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浪费。一定要拧出水分,把挤出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

3.用学生的充分训练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过细过多的讲解与示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学,和教游泳一样,必须让学游泳的人自己游才能学会,站在岸上听教学是学不会游泳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本校优秀教师的高效课堂方法、模式、组织形式进行理念提升和经验总结,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形成了“135高效幸福课堂”的教学新模式。即,一案(导学案)三环(自学、互动、反馈)五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精讲点拔、训练评测)。“135高效幸福课堂”模式以倡导学生自学、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究、强化反馈检测为特点,如果有效落实,就可以解决课堂水分问题。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135高效幸福课堂”的“三环五步”构成一个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感受成长的幸福课堂。在课前,教师根据当堂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设计学案,精心设计出导学思考题或活动方案。上课时学生在学案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紧张、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自读、自学、自研、自悟的成果,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或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师生互动交流,这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集中体现,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迸击、才智的展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欲望、竟争意识。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互动展示提供平台,创设氛围,发挥追问诱导、调控服务、精讲点拨、目标引领等作用,扮演的是支持者、辅助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最后是课堂反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检查当堂学生目标完成情况。训练题设计要瞄准训练目标,着眼于知能转化,保证教学质量检测的信度和效度。

“135高效幸福课堂”表面上看是教学的环节、方式、策略发生了变化,实质是在新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的变化。王策三先生提出:对新的教学结构的探索,主要是对以发展为中心的几种因素关系(师生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为结构的建构提供了思路。即,(1)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同时又使之在教师的主导之下进行;(2)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整个个性,包括全面发展和特殊发展,同时又使之牢牢地建立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3)引进和加强发现、探究、尝试、实践活动,同时又确保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主导地位。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经过几年的教改实验,“高效课堂”至少让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都有所突破,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初步实现了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我校的这套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另一方面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由教师一人或个别精英学生唱独角戏的格局,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沉闷呆板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