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学

古丽米拉·卡布克

新疆托里县第一中学834500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汉语教学,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与运用至关重要。而作为汉语课程,一门语言课程,更应在其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学校汉语教学工作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我所教的孩子们是我从初一开始带的班级,起先汉语口头表达能力有限,词汇量也有限,通过默写背诵好词好句,通过对同学们的口语交际练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对于我所在的区域来说,哈萨克族人口比较多,语言环境也是一个影响孩子们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一个大因素。

一、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远程教学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汉语教学

在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教育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具有营造良好教学情境,感染和吸引学生的优势,还可以从视、听、说、想等方面训练学生。

而且在日常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过程中实施现代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在我校能掌握信息技术的老师并不多,所以我认为首先需要培养出一批掌握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骨干教师,然后,采用以老带新、以点带面的办法,使其他教师掌握这些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目前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学习多媒体技术,学会制作灵活适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是从便于课堂教学还是从便于学生自学而言都非常重要。通过去年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国培计划,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术,从最简单的Word、PPT等的制作开始,不断提高了自身使用计算机、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广泛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下载教学资源,丰富自身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二、在中学的汉语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多数是要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回答老师提问的被动境地,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缺乏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目前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况且,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偏重于培养学生的书面应试能力而忽视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这种教育片面强调学生以书面形式应付各种考试,即使有口语表达的机会,也只有在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上,很少有专门的让学生进行自如的口语表达的训练。因此,当我们的学生置身于社会交际时,往往显出害羞、不好意思张嘴说话,不懂得怎样以口语来实现社会交际。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从最基本的知识和交际开始,比如用汉语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家庭介绍、主动提问、向人道歉、与人打招呼、彼此交谈、请求别人、关心别人、求助、迎客等等,从初一年级就通过这样的口语训练,不断增强学生口语交际与社交能力,使其在跨出校门之后,能更好地去适应社会的生活。

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一名基层的汉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日常汉语听说读写活动,加强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校汉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