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激趣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小学语文课堂激趣浅析

刘志华

□刘志华

“让语文学习更有趣味。”这是新课标强调的。趣,是构成一个人求知动力的源泉。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一方面,学生只愿意干他们感兴趣的事,所以教师要不断变换花样,使学习成为趣味的事,让他们感兴趣起来;另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专一,很容易转移,如果语文学习能像看动画片、打游戏一样充满趣味,那么学生肯定会被持久吸引。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像玩起来一样带劲,笔者尝试给学生的学习注入“趣”味。

1创设语文学习有趣味的途径1.1开学第一节课的精心设计。每学期开学,学生一拿到语文书都会立即打开,阅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但看过之后却将它束之高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趁着学生新学期的新鲜感,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抓住机会尝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采取的方法很多,如:让学生打开目录,了解本册课文将有哪些内容,将会认识哪些人物,讲讲有关故事;认一认课本的编辑,明白编书者的艰辛,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的同时学习怎样挑战别人;教师用导游的口吻介绍几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也仿照老师当一回课本的解说员,布置课余深入阅读任务……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一下子让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从第一天起就有了乐于学习的劲头。另外,在充分交流的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用“课题串联法”写一篇文章,其趣更浓。

1.2改变每一堂课的导入方法。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当一堂课即将开始,几十双眼睛盯着教师时,教师若不把握好“开讲”的基调,势必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氛围;而引人入胜的导入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每堂课的教学若能运用每一种导入法,就会像给一条小河注入新鲜的山泉水一样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兴趣盎然地进入语文天地,主动地学习。导入法的设计,要考虑紧密联系教学目标、课文的主题、情感的色调、教学的基点等因素,因文而异,因课而变,让学生对每堂课都保持新鲜。

1.3在深入研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在深入研读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每个研读问题,让他们在研读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同时,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教法,使学生在领会词句意思、探究人物品质,反复朗读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实物、音响、图像、表演等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情境,激活他们参与学习的神经细胞,能将抽象的文体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1.4在完成作业中体会“趣味”。为了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负担,也为了让作业能轻松地吸引学生。教师在布置时要懂得策略,注意作业的趣味性。“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只要尊重学生个性,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1.5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往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学生成绩只以分数论英雄,造成学生拼命为分数而奔波,大家都是一棵树上吊死的惨状。

因此,要关注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关注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从家庭、自身、同学、教师多方面评价入手,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动手操作、综合运用等方面多角度评价。我们还要关注对学生评价的民主化以及个性化。不因成绩好而偏爱,成绩差而歧视;要多看到差生的闪光点,发现优生的不足,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信心,给优胜施压力。以不同的评价方式要求他们,给他们真实的评价。这样,才是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味。另外,教师要多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语文学习有趣味的构建策略2.1符合文情。语文教材中内容各异,感情表达也不同,有的如潺潺小溪,有的如滔滔江水,有的十分凄凉,有的充满欢乐。所以,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实施教学。《太阳》是一篇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不能把它排成小品来增加课堂趣味;《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没有了录像的引入,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缺少表象,而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十里长街送总理》、《小音乐家扬科》等文章不进行反复朗读,难以让学生真正走入课文之中……

2.2符合学情。学生有其各自的年龄特点,低段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难以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所以一堂课中需要不断地以游戏、故事等多种活动情境加以激励;而高段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长,若仍将幼稚的游戏活动引入课堂,势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样的一句鼓励性的评价、一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也许适合于低段学生,却可能不适合于高段学生了。因此,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添课堂趣味时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3符合课堂环境。若在教学前教室里中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师生双方的难受心理还未拂去,突然让学生排演一个有趣的小品则显得勉为其难。而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实施这种活动才更合理。其实,师生的心情、课堂气氛的创设、教室里的环境布置等等都是互相关联的,只要能互相调节,互相补充,趣味才会浓厚。

3语文学习生成趣味对教师的要求3.1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丰富多彩。教学语言的好坏直接调控着课堂气氛,有的教师上课很幽默,能使学生笑口常开,学生在欢乐声中学会了深奥的知识,那么听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许多名师都富有独特的有新意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在倍感亲切之中参与学习。

3.2教师的教学机智要灵活。变化的课堂给人以不可预测性,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对鲜活的生命体,面对始料未及的信息,教师不能不闻不问,而要根据事情的变化灵活地调整教学行为,把握课堂教学脉络,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不让“卡壳”影响课堂情趣。

3.3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课堂中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有了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随时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流河学区北蔡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