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让学生当主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课堂上让学生当主体

孟祥伟

孟祥伟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坐在那里听,缺少学生活动过程和师生交流环节,这既不利于学习

成绩的提高,也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一堂思想政治课的成功与否,

其关键点已由教师的“一言堂”转移到如何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上。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人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及体会。

一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主体——“人”,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根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者之一,尊重学生是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要求。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要尊重学

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的品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并创造各种条件引发他的无限的创造力和潜力,让学生体会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比如,我在讲授七年级第一课《我上中学了》时,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回答问题:你们现在是中学生了,与以前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在学生充分发言后,老师再逐一提出问题:面对这么多的新变化,你们觉得怎么样?出现过课文中陈杰与李辉的境遇吗?这样课堂就活跃起来了,在这里老师抓住了七年级学生刚入校,新鲜感强的新奇的心理,尊重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性,使一节说教课

上成了互动交流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有位哲人说过:“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的奇迹来。”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引

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最充分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放映与课文有关的影像片段,创设具体的诱导情景,促使学生自主地发现疑难,通过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漫画警句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明白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道理,从而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自己行为;通过讲故事比赛、小品表演、诗歌朗诵、讨论、辩论等身体的感知活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在七年级的政治课“男生女生”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法,分别讨论异性的优点,再全班一起讨论不受欢迎的男女生的特点;以“男生女生谁更聪明”为题进行辩论;在学习“男女生应该怎样交往”时,让学生以列举的形式描述班里男女生交往的例子,并以小品的形式表演。这样一节课中教师以多种活动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寓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内在潜能和个性特征也得到充分挖掘,使得政治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之一。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到亢奋状态,此时多么“枯燥乏味”的大道理也变得富有人情味,而被学生“全盘”接受。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现在新教材不仅将学生的素质教育置于比理论传授更重要的位置,而且注入了合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新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变过去那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启发说理、讨论、实践为主体的新教法。如果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掌握,就很难培养学生

的愉悦情感,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就难以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我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学习。我精心设计教案,在备课和讲授之前我十分注意搜集新鲜的教学资料,典型事例,结合新教材的可读性和教育性内容,不断用“活水源头”浇灌思想政治课这棵常青树。课堂上,我依据课堂内容及要求,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辩论会。如在讲“文明交往”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小品根据课文的三幅插图内容来进行;在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演讲一个“关于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故事。每单元的教学,我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竞赛,表扬优秀者和进步者,设立进步奖,使每个学生都有目标。同时还进行社会调查,课内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迈出校门,面向社会。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在校能更好地学习。

以上是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尝试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围绕培养学生主体性这个核心,自觉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收到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