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深悟课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结合实际深悟课文

孟光梁

孟光梁(莱芜东王善小学,山东莱芜271113)

《晏子使楚》是鲁教版九册的一篇文章,学习本课之前笔者就查阅了很多资料。这篇文章选材于春秋末期的故事,齐国和楚国都是当时的大国,两个国家势均力敌,谁也灭不了谁,所以他们就想在外交上占点上风。当时强大的秦国就在这两个国家的西边,这两个国家随时都会被秦国灭亡。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前提条件,才出现了晏子带着特殊使命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课文中人物的第一次对话是晏子来到楚国的城下,楚王事先在城门边开了一个小洞,关闭城门,意欲让晏子钻洞,借以侮辱他身材矮小。晏子看到后,进行了巧妙回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里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学生朗读感悟、交流体会后,随机点拨:

访问正常的国家进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

楚王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

接着看“见楚王”的部分。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是楚王想侮辱齐国没有能人。而晏子转换了话题,说自己的国家首都临淄挤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学生讨论交流楚王和晏子的对话总结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

然后看酒席上的斗智斗勇,楚王笑嘻嘻地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这里楚王借捏造的事实,侮辱齐国。晏子听了后回答:“大王怎么不知道?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的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里晏子的话包含了两个意思:第一是楚国的水土不行,也就是风水不好;第二是讽刺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齐国人跟着楚国人学坏了。

学生通过分组探讨,总结出:

因为淮南水土好结柑橘,淮北水土差结苦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盗贼。

所以楚国。

通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就是不得不尊重齐国了。最后齐王的“齐楚联合抵御秦国”的外交政策通过晏子得以实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曾赞扬乔冠华:“乔冠华的一张嘴,能顶三个坦克师。”还有周恩来智答美国记者。美国记者曾问周恩来:“中国抵制美国货,怎么还用美国制造的钢笔?”周恩来没有正面驳斥,而是风趣地说:“这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国战利品,我说不要,他说收下吧,这是对抗美援朝的纪念。我不得不收下了。”说完周恩来笑了笑。凡此种种都进一步印证了语言的艺术性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