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如何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

雷蕾郭晓东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基层党组织为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确保自身健康发展而开展的各类活动的总称。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思想和理论前沿的汇集地,应该努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和高等教育中心工作的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效;基层党组织;活动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多元外部环境的干扰

改革开放的推进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平均分配格局,导致利益分配方式的变革。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收益,驱使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边缘化奉献和服务的思维模式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内部,高校师生注重名声和利益的双重收益,认为党组织活动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往往处于消极应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活动的有效性。

2、人力、物力、财力有限

在实际的组织建设工作中,部分高校为推动自身的迅速发展,将党委的领导全部归结为思想上的指引,认为党委参与具体管理的事务不应该过多,造成高校党建工作的各方面投入都被大大削弱。首先,在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人员分配上,教师不仅要担负着沉重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还要兼任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在党建人员的待遇上,兼职党务干部没有享受到同等级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党务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严重打击了党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特色不鲜明、效果差强人意;最后,在党建工作的经费保障上,大多数高校按照党员人数划拨党建工作经费,但是党建涵盖范围比较广,实际应用到基层党组织活动的经费十分有限,制约了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的能动性。

3、活动方式单一

在新形势下,各大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仍旧停留在“开大会、学文件”的层次和水平,活动方式较为刻板、毫无新意可言;还有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将活动和娱乐片面的组织在一起,所谓的“劳逸结合”只是将视频观看和体育比赛作为党建教育宣传工作的单一传播媒介,对高校教学和科研优势的发挥没有任何实质的帮助,对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服务对象缺乏深入的思考。。

4、活动内容枯燥无特色

很多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缺乏对党建活动的全面、系统性了解,片面的认为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政治知识和政策理论的学习,人为的给党组织活动贴上了硬性标签。由于党组织活动的内容缺乏生动性,活动要求参与人员对枯燥死板的政治框架进行梳理研磨,对高校师生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了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甚至造成部分党员的厌烦情绪。

5、活动组织不清晰

高校为了丰富教学的形式,提高育人水平,会针对学生群体展开第二课堂活动,也会针对教师群体展开教研活动。基层党组织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以及教师职级的划分,开展相应的基层党建活动,但是受到高校师生党员比例严重差异的影响,学生党员比例明显低于教师党员,因此党组织活动中存在第二课堂活动被教研项目冲淡的现象。这种脉络不清晰、不明确的党组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大大减弱了活动的有效性。

二、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途径

1、党建与教学共建,增强组织凝聚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邀请本教研室的民主党派和党外同志参与,实现党建与教学共建,努力营造创先争优的活动氛围,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致力于全教研科室教师的团结工作,积极引导党员教师的党建思维,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大家能够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中为学院的政治和学术宣传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多多听取民主党派和党外同志的客观意见,为其提供充分自主的发言空间,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此外,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应该加强活动的丰富和多样性,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党组织活动中去,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2、优化党员队伍,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加强全员的政治思想和理论知识培养。理论学习是充实党员头脑的重要手段,指引党员的世界观架构和具体行为活动,必须完善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党员的思想,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知识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党员要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理论储备,积极参与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创优争先活动当中,充分融入到读书交流会、系列讲座、业务培训等生动的活动形式中去,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业务能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创新活动方式,管理形式“项目化”

为了实现基层党组织活动对党建工作的良好推动作用,各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科研课题申报的方式组织活动,通过集中申报、专家评审、经费支持、项目管理、结题评优等“项目化”管理方式,不断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的专业学科和职能岗位建设。与此同时,在进行党建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可以对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值得推广的活动进行立项,全面打造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品牌文化,紧扣党组织人员构成激发支部成员的创造能力,加强活动的带动力。

4、把握特色,走群众路线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挖掘自身品牌特色,拓展品牌文化效应,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的参与积极度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近年来高校各基层党组织的策划,党建活动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以专业为亮点,积极打造学科特色;第二类,以社会热点为重点关注对象,突出党支部特色;第三类,以党员支教为平台,深化志愿服务的理念;第四类,以日常学习生活为平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转化。与此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重视下属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对下属党员进行深刻而有意义的谈心活动,书记和党委以一对一谈话的形式了解教职工党员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工作的分配和落实;副书记和教职工支部书记以一对一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党员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适当给予意见指导。

5、拓宽平台,发挥新媒体助推作用

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带来高校党组织工作方式的革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师生的交流和学习,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传播交流的趋势,迎合师生接受媒体信息的需求。首先,要借助网络加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宣传;其次,利用党员教育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强交流;最后,高校可以开辟基层党组织活动专项网络平台,推动“三会一课”传统活动的开展。

6、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一方面,高校要建立起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加强对党员的党内监督约束。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考核机制,提高党的覆盖面,促进党的各项活动的良性开展。

结束语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党建工作重心,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及更加有效的活动载体,推动创优争先活动的稳步展开。

参考文献

[1]贾兵,沈洞天.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4):221-223.

[2]詹凯.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思政教育,2014,(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