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保护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保护策略分析

孟凡晶薛洪光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水政水资源管理中心吉林省长春市130200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加强对这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义重大。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水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许多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积极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在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保护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利用率;保护策略

引言:水资源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并不高,人均就更少,很多地区仍旧处于缺水状态,无论是对于当地的经济还是居民的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有意识地节约用水,这对水资源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支撑,而水资源便是其中的关键资源之一。纵观中国水资源蕴藏情况,虽然总量上极为庞大,但中国是世界主要人口大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中国水资源的分布还存在十分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水资源储量丰富,甚至过剩,而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难以保证。此外,中国现有的、可利用的水资源无法有效支撑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科学利用意义重大。从全国层面分析,中国各大城市用水主要采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配合的方式。但由于早年许多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便于利用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这些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位下降现象,有的城市下方甚至形成了大漏斗,进而引起地表沉陷或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使得城市的用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过去城市经济发展中由于对环保问题重视度不够,在工业废水的排放方面缺少监管,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净化处理或处理不达标,便被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众多一线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人口数量激增,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总体来说,水资源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国家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概述

1、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平衡性

中国各地区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乏平衡性,南方水资源多但利用程度较低;北方缺水地区较多,水资源开发以地表水为主,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河流含沙量高水土流失相对较严重

中国国土面积较大,但森林覆盖率并不高,目前仅为12%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引起的森林退化,这使得中国很多地区存在程度不一的水土流失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现象的存在会导致地面径流中含沙量大幅提升,从而不便于水资源的有效开发。

3、时空分布均衡性差

从中国水资源的整体时空分布上来看,其存在着极为突出的不均衡性。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0%左右,但水资源蕴藏量则达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北方耕地面积远超南方,但水资源蕴藏量不足全国的20%。此外,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南北方在降雨量和地面径流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间隔数年,北方地区或南方地区便会发生一次旱涝灾害。

三、水资源保护策略分析

1、转变粗放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过去,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相对粗放,众多地表湖泊资源或地下水资源存在过度开发现象。特别是湖泊资源,并没有有节制地开发,使得众多湖泊资源过度开发现象突出,严重破坏了湖泊资源固有的生物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资源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为实现水资源的长久可持续利用,必须注意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提前消费自然资源,更不能肆意破坏,而要进行有预见性的开发;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时,要立足于长远发展,为后代谋福利,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其中,进行长久可持续的精细式开发。

2、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一方面,可以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投入市场运行中,将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置于市场活动中,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促使人们减少对水资源的肆意浪费;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中。同时,对于典型的高耗水企业,应当对其允许开发的水资源总量进行限制,强制其推广节水技术,并对积极推广节水技术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使节约水资源成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环节,促使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节约生产成本而主动节水。

3、加大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除了做好传统常规水资源的规划利用外,还应加强对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将水资源的利用与土地资源的利用、城市的发展等相互结合,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长久可持续利用。例如国内外部分城市正在实施的“海绵城市”工程,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融入城市规划中,在房屋顶部安设雨水收集装置,从而对雨水这一非常规水资源进行有效收集,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4、积极推动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开展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a)加强对社会大众的日常宣传教育,增强其对水资源保护利用必要性的认知,树立水资源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促使其在生产生活中主动节水,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损耗。b)贯彻落实与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相关的制度,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全面的合理配置,确保利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推动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各类问题的解决均有法可依。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和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例如可以利用山区优势,营造绿色家园,增强水分的涵养功效;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有效处置农村及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废弃物,避免其对区域水资源造成污染,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5、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体内容如下:a)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增加对现有水利项目的投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管理体制,实现现有水利项目所管控水资源的高效、科学利用,并且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项目收益最大化;b)对于在建的水利项目,要进一步做好实地考察和设计规划,立足长远,确保水资源开发的合理性;c)在农业灌溉中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节约农业用水;d)加大对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从源头上防范污染问题。

结束语

现阶段,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部分区域缺水现象仍然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相关问题,结合实际,积极推动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非常规水资源开发、水资源综合保护、工农业节约用水等多种途径,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为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西琴,张馨月,常明.嘉陵江(南充段)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35-41.

[2]汪芳,王舜奕,PROMINSKIM.城镇化与地方性中的水资源:可持续视角的水环境保护利用与水空间规划设计[J].地理研究,2018,37(12):2576-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