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

卜猷东

(威远县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威远642469)

【摘要】目的:针对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从2015年4月—2018年1月期间选取30例患者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实验组采取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所用用时均短于参考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参考组(P<0.05);参考组的不良反应情况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采取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动力加压钢板;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154-01

四肢创伤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通过治疗后85%的患者都能达到较好的愈合效果,但剩余的10%左右的患者骨折处自然愈合情况较差或者难以愈合,这种情况被称为骨不连,该症状通常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本文探究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各15例,两组的基本情况:实验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2~75岁,6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骨折时间2~13个月;参照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0~76岁,7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骨折时间3~12个月;将两组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考组动力加压钢板给予参考组患者植入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固定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常规消毒和麻醉,协助患者呈仰卧位,在患肢的外侧切开一个长度为13~16cm的切口,将患者的病变的部位完全暴露出来,在病变的张力侧放入钢板,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动力加压钢板和一定数量的螺钉。

1.2.2实验组带锁髓内钉实验组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给予患者进行术前消毒和麻醉工作,确认无任何不利因素后,在患肢的外侧切开一个长度为13~16cm的切口,将患肢的各层组织剥离至暴露出患肢的病变位置,将发生骨不连症状的骨膜进行修复,将硬化的固执剔除进行扩髓,在骨不连部位植入髓内钉将其固定,固定完后对患者各层组织进行闭合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用时和患肢恢复用时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试验,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x-±s),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或t′)检测,均计数资料使用χ2检测。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2.1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和患肢恢复用时情况

手术用时参考组(163.17±24.80)min,治疗组(131.02±21.35)min,(t=3.805);住院时长参考组(17.65±3.60)d,治疗组(12.08±2.05)d,(t=5.207);患肢恢复时间参考组(128.37±20.27)d,治疗组(86.93±10.21)d,(t=7.071);两组的数据比较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情况,参考组4例治疗效果为显著,5例为有效,6例为无效,总有效率60.00%(9);实验组5例治疗效果为显著,9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93.33%(1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仅有2例(13.33%),参考组不良反应7例(4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3)。

3.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症状,通过检测确定为骨不连时,在进行治疗期间,必须要注意以下因素:明确骨不连的原因,确定骨不连的具体位置。在广义上,治疗的主要计划包括加强其机械稳定性以及改善局部生物症状行为两方面,最常用的改善局部生物症状的治疗措施:骨移植、骨髓移植和使用Ilizarov;提高机械的稳定性的主要措施:使用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等[2]。根据患者不同的伤势症状,采用适当的固定治疗措施,对于长时间和难治愈的骨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恢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带锁髓内钉是一种医疗上的医用器具,主要适用于股骨粗隆骨折内的固定。带锁髓内钉主要包括髓内钉、拉力钉、螺栓及锁钉等,材料是Ti6Al4V钛合金表面上经过阳极氧化处理,采用非灭菌包装。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compressionplate,DCP)的厚、宽和长度,按有足够的强度需要而设计,一般最常用的是4孔和6孔钢板,所有螺孔都与钢板长轴一致[3]。

本文通过对30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不同的植入物进行固定治疗,在手术治疗后的各项情况,在住院时间、手术用时和患肢恢复用时情况上采用带锁髓内钉的用时均短于动力加压钢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上,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动力加压钢板(93.33%>60.00%),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的不良反应情况高于带锁髓内钉(46.67%>13.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结果显示,使用带锁髓内钉作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固定治疗的植入物,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缩短患者手术期间和恢复期间的用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丹.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16-17.

[2]谭同军.用两种内固定手术对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76-77.

[3]杨娇.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