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改革下历史课堂中有效史料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新课堂改革下历史课堂中有效史料的选择

彭彬

(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湖北省十堰市442300)

摘要:“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在历史授课中,史料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目前,在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选择正确的史料。史料教学是历史课堂环节和展示原汁原味历史的主要途径。史料有非常丰富的种类,因为课堂时间的不充裕和中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历史老师在选择符合中学生的史料方面存在很大的挑战。笔者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史料选择的标准。

关键词:真实可信;简单易懂;精简适量;多样性

梁启超说:“史料被称之组织细胞,如果不真实或者不准确,则不可能复史。”我们平时所谈及的历史资料,通常指的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指引我们认识和重新构造历史过程的印迹。人类对历史的探索主要来源于史料。20世纪80年代,史料被化分为四大类,是一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传统史料的分类方法。第一类为书报,主要包含历史记录和史部以外的书籍;第二类为文件,包含国家文件、组织文件和个人文件;第三类为实物,包含社会工具、生产资料和历史事件的遗迹;第四类则为口碑,主要包含回忆录、调查记录和文艺作品。

因为时间的有限性、空间的局限性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这三方面的原因,历史课堂很难展示实物类的史料,但是其他三种史料则在历史课堂中比较常用。

但是基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特点是随着年龄不断变化的,在历史史料在贯穿于历史课堂的同时,也应该直接突出历史教学的主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掌握核心概念、感悟历史;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历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几点史料选择的标准。

一、史料的真实可信

史料一般包含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实际发生的并且可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根据一手史料分析概括总结出来的,因此一般很难明确的区分二者的关系。我们在课堂所学习的史料通过这两种史料加工总结出来的影视资料。主要形式是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影视史料。

历史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虽然历史包含着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在历史课堂是很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历史课堂上应该在学习中总结出历史的本原,从而获得最真实可信的史料:文字类史料和图表型史料一般有来源于原典,有的是依据原典分析总结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在比较可靠的网站中得到的。去伪存真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学生们只是片面的从有缺陷的史料、非常见的史料中加以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很难做到“论从史出”。

二、史料的简单易懂

中学生刚开始了解历史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了解了这些历史故事,但是相对于最真实可靠的历史,例如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历史,他们不仅没有系统的教学基础,更没有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中学生对历史变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重要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等方面了解程度不够,因而大部分同学缺乏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和逻辑能力。而这正是历史老师应该在历史课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宝贵财富。但是古代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记载具有特殊性、并且大部分外国学者和中国人在世界史的史料方面的表述方法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对中学生而言是很难全部弄懂的。所以授课老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重难点选择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历史资料,有助于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历史和历史学科、增加历史学习兴趣,这是很重要的环节。

三、史料的精简适量

关于记载历史史料的书籍如浩瀚的海洋一般,多不胜数,如果在历史课堂上只是单纯的不断增加史料,这不符合我们历史课堂的教学准则,也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降低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为了在有限的时空范围之内更加有效率的完成教学指标,历史教师必须更加负责对史料进行筛选。所以唐纳德.汤普森等人才强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和简化资料,从而选择出适用于学生专业性资料,使他们能对资料有更加全面地了解,更好的运用资料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四、史料选择的可读性原则

首先应该读懂,才能对史料进行深入的理解。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史料的可读性。史料如果不可读,教学环节很难顺利的进行。教师应该选用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史料。一般选择的史料应该是简单易懂。文言史料中经常出现生僻字,所以应注明拼音及相应的解释。其次,史料的行文格式和表达方式要满足于学生现状要求。

五、真实性原则

去伪存真是史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客观历史并不能再次发生在我们的眼前,因此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历史学科所要注意的对象。因此历史教师不可能使历史学科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史料是学习历史课的必要途径,使讲授的知识不断的接近历史真相是历史老师授课的目标。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注重选择真实性的史料,最好能够加以验证考察。

六、趣味性原则

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选择的史料的趣味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很难不让自己在课堂上走神。因此,选择有趣味性的史料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高年级的中学生来说,有趣味性的史料能够激发它们的好奇心,增加学习兴趣,更好的促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历史课本的篇幅是有限的,对部分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介绍都是片面的,很难吸引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很高,更容易接受有趣味且真实的史料。具有直观形象的图像史料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并且,通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图像所传达的信息,学生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利用多媒体图文形象讲授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人物的形象充实逼真。数据材料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更容易在表格或者图形中提取信息。在重要的场合中,我们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将其“再现”,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仅是历史授课的一个环节,而且史料的实用性对教师对各类史料的判读与选择能力也是一个挑战。同时史料教学既能促使学生增加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克服苦难等作用,还有改变学习技巧、改进学生历史逻辑思想发展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历史老师应该加强史料的选择,使每一节历史课堂都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增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逻辑思维发展能力、从多方面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进而真正实现“以史明智”。

参考文献

[1]杨柳.历史教科书中文言文史料引用情况——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为例[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1):126-128+131

[2]王婕婷.史料实证与历史叙事的有机融合——以《美国独立战争》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01):49-51.

[3]黄旦.作为媒介的史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1):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