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研究性学习”幼苗,收获“综合素养”硕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种植“研究性学习”幼苗,收获“综合素养”硕果

孙俊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几点探索

孙俊会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277000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笔者在本文中将试图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沃土种植“研究性学习”的幼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孕育未来的“综合能力人才”。

沃土:信息技术课程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

良种:研究性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块极其肥沃的“土壤”,在这个“土壤”上播种什么样的“种子”呢?“研究性学习”以它独有的“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点,当仁不让地成为首选的良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了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了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精耕:以研究性学习引领信息技术教学

有了“良田沃土”和“优质品种”,还需要“辛勤耕耘”,才能收获累累硕果。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能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策划、实践、思考等综合素养的目的。

1.点到为止。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永远出乎教师的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心有灵犀不点通”。笔者相信学生自有一套理解计算机的独特方式,有一种与计算机沟通的先天的灵性,其高效性与合理性是成年人所不及的,因此我们绝对不可强迫学生去迎合教师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能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而灌输式的教学则只会束缚学生的想象,扼杀学生创新的火花。“点到为止”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体现,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2.广泛交流。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新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交流讨论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

3.充分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展示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用评价方式。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

4.自由作业。其他学科的作业常常有一题多解,信息技术作业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或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用电脑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现与自由选择,“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获:综合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功,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策划、实践、思考等综合素养方面有着极其显著的效果,是孕育未来“综合能力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