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李鲁姣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261300

新一轮的课改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二、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持,因而贴近生活实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一个农场里,鸡和兔共22只,它们的脚共有58只,鸡和兔各有几只?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策略:a.可引导学生猜测鸡、兔的只数,学生经过几个回合的猜测之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教师再让学生回忆猜测的过程,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b.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将“1只鸡,21只兔”一直试到“21只鸡,1只兔”的所有情形下脚的数量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c.可引导学生在列举部分情况的基础上,从表格中寻找规律解决问题。

2.采用新颖幽默的问题表达方式,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表达问题的方式常常通过语言来实现,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思维聚集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用词得当,修辞手法恰如其分,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诙谐幽默,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无意之中,学生会在解决序列问题的过程中思考,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质。

三、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矛盾和困难是最好的教具。矛盾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吸引住,既让你乐在其中,又让你焦虑不安,却又欲罢不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孔子曰:“疑惑,思之始,学之始。”有矛盾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和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

四、创设“角色对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师生间存在着逻辑的差异,正是这些逻辑的差异形成了思维的障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进入学生角色,根据他们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来设计教学过程。同时,也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承担一些简单内容的教学以及进行课堂小结。学生为了上讲台,会主动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交流,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样,当他们走下讲台时,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生的创造个性更突出地展现出来。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