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田海燕

田海燕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710061

摘要:本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写名人的,展示名人的生活面貌,揭示名人的内心世界,意在以名人对待生活和事业的态度引导并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可是贝多芬已经离世一百多年了,我们距离贝多芬的居住地也非常遥远,对他的精神和意志,学生们只是略有感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贝多芬传》或通过网络广泛查阅一些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或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贝多芬、走近贝多芬,缩短时代与地域的背景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贝多芬音乐价值

认识贝多芬这一“音乐巨人”的形象需要反复阅读文本。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贝多芬的肖像和语言的描写来展现贝多芬的“好灵魂”,展现其精神的伟大、意志的坚强。因此,针对初一学生活泼可爱的特点,在设计时,着重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肖像描写,并设计了模仿练习,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小活动。

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体现教学重点: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2.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部分),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朗诵补充资料:

1.英雄的贝多芬(内容见教参)。

2.狂徒的贝多芬(同上)。

3.苦恼的贝多芬(同上)。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2.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女佣、“客人”眼中的贝多芬及贝多芬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语句。

3.提问:“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几件事?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师任选一小组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四、研读课文,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1.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以“我心目中的贝多芬”为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1.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

2.学生精读6、7、8、9段,勾划出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精彩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

4.要求学生运用文中肖像描写的方法,抓住人物独有的特征,用几句话描写班上最熟悉的一名同学的外貌,全班交流,集体评议,看谁写得最传神。(设计说明:此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可作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六、体验反思。

请学生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设计问题:你还知道古今中外与贝多芬一样在逆境中挺立的“巨人”吗?(学生谈到的有霍金、张海迪、海伦·凯勒等名人,同时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七、重温经典。

欣赏罗曼·罗兰《名人传》中有关贝多芬的片段(此环节可以根据具体时间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