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相结合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相结合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探讨

秦晶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直接诱因、人为因素,将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全面分析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结论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液;不良反应;全面质量控制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100ml以上)注射液。临床上90%以上的患者都通过输液治疗。然而,有时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严重者可能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事实上除了液体质量的问题外,多数问题是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保证输液质量及正确的临床使用,必须紧扣每一环节,做到全面质量控制(TQC)与药学服务(PC)相结合,以系统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输液不良反应的分类、症状及临床处理

1.1.症状

常见有热原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特别是在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全面了解输液反应症状并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判断和进行临床处理,如荨麻疹提示过敏反应;不安、惊厥、脑水肿提示水中毒等。

1.2.临床处理

对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杜绝再发。通常热原反应预后良好。

2.输液不良反应的诱因

2.1.直接诱因

2.1.1.内毒素

又称热原,系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成份脂多糖,可诱发热原反应。内毒素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等特点。一般在细菌死亡之后,破壁而出,诱导产生内源性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导致发热。输液与微生物污染密切相关。

2.1.2.理化性质

包括pH、渗透压等。注射剂的pH及渗透压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虽然人体有一定调节功能,但相差太大易致血管疼痛、静脉炎等。如过多过快输入低渗液体,或单纯葡萄糖,易引发水中毒,表现为脑水肿和细胞肿大。

2.1.3.低温输液

王兴权曾专门观察了低温输液的不良后果。认为较大量输入低温液体(<7℃,300ml以上)时,可导致病人寒战,四肢厥冷。局部可刺激病人血管引起血管痉挛及局部疼痛,严重的导致静脉炎。低温输液还可能加重感冒、心肌炎、心脏病变、高血压等症。

2.1.4.致过敏原

致过敏原的种类较多,除了个别药物本身的致敏作用外(如异烟肼),有的药物可能因原料杂质原因而致敏。如血制品、水解蛋白等可能带入致敏原;葡萄糖注射液的原料葡萄糖系由淀粉类水解而得,其中一些未水解完全的糊精类对某些人也是一种致敏原。过敏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

2.2.人为因素

2.2.1.输液质量

系生产输液某个环节或若干环节质控不严所致。输液质量是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带入致病因素包括内毒素、致敏原、微粒、活菌等。

2.2.2.贮存运输

系大输液在贮存和运输中,直接堆压、露天放置、粗暴装卸等,使包装产生松动、裂纹而致包装不严,引起污染。

2.2.3.处方配伍

药物配伍禁忌有很多方面,目前医护人员对药物配伍引起药理变化、外观变化及稳定性下降等比较清楚,但对配伍所致输液不良反应增加却了解不多。近年来,配伍后澄明度合格,而微粒倍增致热原样反应的现象日益受到关注。

2.3.输液过程中

一次性输液器具或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克服了从输液器具带入热原的现象。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其包装的密封性。另外,不合格一次性输液器在市场上并未绝迹,把握进货渠道,防止因输液器不合格引发输液不良反应仍然十分重要。输液准备:有报道,输液准备时给输液带入的微粒与进针的针号及次数有关,小号针头进针2次,胶塞落屑率达42.3%。另外,注射剂启口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数小时,致使药物分解产生致敏原或污染极少量微生物繁殖而诱发不良反应。输液方法:与敞口输液比,闭式输液可克服器具带入的热原污染。但采用闭式输液时,不断进入的气泡使输液瓶成了洗气瓶,可不断带入尘埃、纤维和细菌。有人对此专门实验并证实了其危害。环境条件:不良环境下或减缓输液操作可引起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病室的清洁卫生可明显减少输液时热原和微粒的引入。启口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危害更大。但若操作者考虑到这一影响而将启口输液放置冰箱,或冬季在无空调设施下给患者大量输液,又有可能因低温输液而致血管痉挛、寒战等。

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C)、控制输液不良反应

GMP及TQC的实施是为了解决药厂生产药品质量问题,把TQC扩大到医疗机构临床范围,要解决用到患者身上的药品是否合格问题或者合格药品合理使用问题。当然,输液治疗也不例外。并且,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是输液制剂质量控制的环节从单纯的生产过程扩展到与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为确保发出合格的输液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医院而言,要保证用到病人身上的输液是合格的,应将全面质量控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临床。总之,临床输液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降低其发生率,有赖于医、药、护的密切结合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并在做好医疗服务、护理服务之外,重视药学服务的作用,使输液的应用真正能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而不是带来新的痛苦———输液不良反应。引入PC并结合TQC,促进医、药、护的密切结合,做到全面控制输液质量,必将会预防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或把发生率降至最低,使输液的应用真正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J].中国药房,2010,9(6):283--285.

[2]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16(9):393.

[3]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16(1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