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探析

赵旭

赵旭(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18020)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247例8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来看,患者所使用的心血管药物共有9类45种,其中注射剂有8种,口服制剂有37中。通过计算DDDs值,按照DDDs值进行排序,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抗心绞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以及调节血脂药物;各种药物使用排在前三位的是欣康、阿司匹林以及灯盏细辛。大部分药物DUI值均在1以下。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来看,本院高龄老人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07-02

高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对药物的耐受能力较差,使得药物的药效学以及药动学均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不一样,而且高龄老人往往患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心血管疾病,病情比较复杂,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有适应症的高龄患者没有给予充分应用,使用药物时未能根据患者年龄和肝肾功能减退情况给予适当减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保钾利尿药物合用等现象[1]。因此,加强高龄患者合理用药,保障高龄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了不少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对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247例8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以了解高龄患者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247例8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175例,女72例;年龄80~98岁,平均86岁。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以及支气管炎等。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天数、用药方法、使用剂量以及药物的名称与规格等内容,以利于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准确可用。

1.2分析方法确定限定的每天使用剂量(DDD),以计算出患者的用药频率(DDDs),DDDs=该药物总的消耗量&pide;该药物的DDD值。由于存在同一品种药物不同规格的情况,患者的DDD值是不同的,所以要分别计算出DDDs值,将计算出的DDDs值进行相加,就是该药物的总DDDs值。药物DDDs值越大的话,则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就越高。同时,通过药物利用指数(DUI)来判断各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计算公式为DUI值=DDDs值&pide;该药物实际使用的总天数。

2结果

2.1心血管类药物使用情况通过对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来看,患者所使用的心血管药物共有9类45种,其中注射剂有8种,口服制剂有37中。通过计算DDDs值,按照DDDs值进行排序,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抗心绞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以及调节血脂药物。具体的结果见表1。

表1心血管类药物使用情况

2.2各种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患者病历分析来看,各种药物使用排在前三位的是单硝酸异山梨酯(商品名欣康)、阿司匹林以及灯盏细辛。具体的使用情况见表2。

表2各种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

3讨论

3.1从用药频率方面进行分析从高龄患者的整体用药情况来看,为抗心绞痛类的药物总共有6种,属于抗高血压类的药物总共有7种,而调节血脂类的药物总共有6种,占总药物的42.22%。这三类药物DDDs值分别是4342.79、2017.18以及1327.59。代表药物分别是欣康、贝那普利以及辛伐他汀。欣康为硝酸酯类的药物,经口服之后吸收速度较快,生物利用度达到了100%,而且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也用减少药量[2],所以用药频率居于各种药物的首位。贝那普利与人体的心脏、肾脏以及血管等脏器官组织亲和力极强,在临床当中除了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延缓肾功能的衰竭以及心衰的治疗等;同时,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3],贝那普利也可以给予轻中度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为近几十年以来发展新兴起来的一种调节血脂类的药物,患者服用之后,在体内被水解为β羟基酸代谢物,从而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该药的首过效应比较高,可以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治疗,DDDs值排序为第5位。研究显示[4],每天服用60~120mg的阿司匹林可以作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以及预防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根据DDDs值排在第2位。灯盏细辛以及灯盏花素可以抑制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防止了血栓的形成以及抗血小板的聚积,降低了心肌的收缩力,降低了前后负荷,显著扩张了血管,从而减少了心肌的耗氧量。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心绞痛以及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从心血管类药物使用情况来看,该类药物的使用频率要超过了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从表2可以看出,灯盏细辛位于第3位,灯盏花素位于第15位。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的降压药物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仅仅排在了第7为,分析原因为该类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尤其是高龄患者身体耐受力更差,加大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在高龄患者抗压治疗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5]。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历来看,不少患者在有高血压疾病的同时,往往还伴有糖尿病、高血脂、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或者是喘息性的支气管炎,由于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可以使支气管痉挛,会加重哮喘患者的病情;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对胰腺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降低了机体对于胰岛素敏感性,造成葡萄糖的耐量不断降低,加重了患者的病情[6]。

3.2DUI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药物DUI均在1以下,这说明本院的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其中有12种药物DUI值在1以上,10种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其他的几种药物的DUI则偏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给药次数过多或者是给药剂量偏大的原因。调查发现,有两种药物DUI值远远低于0.5,一个是尼莫地平,为0.20;另一个是美托洛尔,为0.12。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7]:(1)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21例患者在使用尼莫地平的时候,日剂量是0.06g,但是WHO规定日剂量是0.3g,比患者的日剂量要大得多;(2)美托洛尔属于β受体阻断剂类的药物,一些合并哮喘或者是糖尿病的患者对于使用剂量有着严格的控制,在临床当中,患者的日剂量为0.00638~0.0425g之间,大大地低于WHO规定的0.15g的日剂量。临床当中,有些例如阿司匹林等药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以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动脉血栓等的作用,因此所规定的日剂量也不尽相同。在本院患者当中,247例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来对心肌梗死进行预防,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患者的用药量在0.05~0.10g之间。

参考文献

[1]高少艳,梁锦芳,陈凤娇,等.我院2008年老年心血管药物的应用分析[J].北京医学,2011,18(06):947-949.

[2]杨玉莲,詹玉清,邓显昭.老年病人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0,21(05):21-23.

[3]余志海,李风,杨忠新,李龙坤.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用药情况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1(06):188-190.

[4]杨友生,陈溶,贾本忠,等.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08(11):2958-2960.

[5]尹清江,李丽萍,秦韶华.某军队疗养院2007~2009年心脑血管类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15(11):493-495.

[6]聂保华,戴慧珍,郭四英.我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口服用药情况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16(03):120-122.

[7]迟玉友,张冰,刘少青,等.100例心内科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12(10):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