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如何合理选择实验材料覃年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小学科学课如何合理选择实验材料覃年利

覃年利

(南宁市良庆区景华学校,广西南宁530221)

摘要:实验是引导学生进行不断思考、探究并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也是拓宽学生思维、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知识是实验开展的理论基础,材料是实验开展的物质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实验材料的选择影响实验的进程、实验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境、实验内容、实验效果、学生需求等选择合理的实验材料,以其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养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合理选择;实验材料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进行科学学习的必要手段。通过有效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综合素养。实验的开展一方面需要特定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需要实验材料的支撑。理论是进行实验的理论基础,实验材料则是进行实验的物质基础。在科学课中关于实验教材选择的研究与思考是进行科学课改革的重要内容,合理科学地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可以使课堂重难点突出,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基于课堂情境,选择实验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科学课的教学中,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创设特定的课堂情境。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特定情境的创设中,需要结合相应的实验材料,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讲授《身边的动物》这一内容时,需要将身边的动物放入课堂中进行学习,但是基于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将活生生的动物都带到教室里,这时候需要实验材料辅助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选择身边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者常见的动物喜欢吃的食物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动物的思考。另外,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例如“找朋友”,将动物与食物进行对照,加深对动物的理解与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更深地认识动物,又能进行相似之间的区别。再如讲授《水的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从湿衣服向干衣服的转变、盆里水的减少、雪的融化等特殊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水去哪了”的问题,鉴于这些实验材料并不太便于携带,且实验现象并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可以用冰块等代替。总之,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课堂情境的设置,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要目标。

二.基于实验内容,选择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为实验而服务的,对于依附于实验的材料而言,需要根据操作内容选择可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材料。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并不是实验材料越多越好,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的实效性。

例如讲授《声音的传播》时,可以选择的实验材料有很多,根据实验的重难点可以选择一根线、两个一次性杯子等作为实验材料,制作“土电话”进行实验,简单且效果很好,保证实验的简约与高效。再例如讲授《阳光下的影子》这一内容时,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影子的变化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这一部分的实验并不难,可以选择的实验材料有很多,教室里的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如果都尝试一遍,会出现沉迷于“玩”的状态而减少了思考时间的弊端。为了突出重难点,教师可以选择“手”和“人”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各种手影的变化分析影子形成的过程,通过人影长短的变化分析影子变化的原因等。总之,实验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尽可能选择简单的、生活化的、普遍的材料,给予学生亲切感的同时,保证实验高效进行,避免材料过多过杂而影响学生思考。

三.基于实验效果,选择实验材料

有些实验看似对材料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基于实验效果的考虑,会有很多要求。因此,实验材料的选择应基于实验最终的结果与实验的准确性,能够凸显实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慎重选择。

例如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内容时,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有很多,但是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不仅需要鼓、音叉等主要的实验材料,还需要黄豆、水等辅助实验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直观体验感受物体振动引起发声的原理。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看到黄豆在鼓皮上的振动,这就是实验所需要的明显的结果。再例如讲授《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问题时,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的现象,需要对冰加快融化的温度进行考量,这就必须准备温度计和电子表,进行精确的观察。再例如讲授《磁铁有磁性》这一问题时,需要对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进行思考,这就需要借助纸、棉布、塑料片、铝片等进行综合观察,得出科学的结论。总之,教师在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时应研究实验效果,从实验效果的明显性出发,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切不可过于多杂而影响实验效果。

四.基于学生需求,选择实验材料

教育应立足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坚持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适时开展课堂教学。在实验教材的选择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实验材料,主要表现为简单、生活化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环一环地进行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避免出现盲目追求新意而忽视学生理解能力的现象。

例如讲授《沉与浮》这一内容时,需要研究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经验,进行一步步地探究。首先考虑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是否有关,在考虑是否与物体的轻重有关,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体积大小、轻重的排列,考察沉浮的相关因素。然后在进行相关因素的控制,联系生活进行思考。总之,鉴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思维发展不成熟等特点,需要进行实验材料的仔细挑选,不断深入。

五.结束语

科学实验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开展实验的必要条件。课堂实验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因此教师应从课堂、实验、学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实现科学实验的高效,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秋佳.小学科学课如何合理选择实验材料[J].教学与管理,2013(11).

[2]薛梦.合理选择实验教材提升科学教学效果[J].江苏教育,2016(04).

[3]沈伟伟.合理选择实验教材提高科学探究实效[J].基础教育研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