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情志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慢性胃炎情志护理?

郑攀

郑攀

(四川省崇州市中医医院;四川崇州611230)

在中医领域中慢性胃炎隶属于“胃痞”范畴,该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能够导致消化不良以及上腹部不适。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且有较高的复发率。病情治愈后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均是造成高复发率的重要原因。西医治疗胃炎往往见效快,能够在短时间使临床病症消退,但很难根治,一旦疾病复发则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情绪。鉴于此结合积极的中医情志护理,通过生活习惯等方面展开评估以及辨证护理,能够达到长期的护理效果,应用价值相对显著。

一、什么叫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以七情致病为基础思想建立的常见护理模式[1]。结合患者的不同情绪以及行为方式判断其患病心理。根据患病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辨证干预,最终达到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对抗疾病的勇气及对疾病的接受能力和积极康复信心的目的。情志护理相比于其他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是能够有效提高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从七情中医进行分析,“喜、怒、忧、思、悲、惊、恐”所谓七情,与五脏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不良的情绪能够影响大脑皮层机能以及各项内分泌水平,最终导致消化系统出现多种生理及病理性改变化,引起疾病。中医认为:七情能够直接影响患者气血运化,愤怒时肝气上升,血运随之上行,能够违背气血运作的方向发生逆行,因此过度的怒气能够引起头痛以及气血失调,严重这甚至有吐血的现象发生。开心的情绪状态下,肝气平缓,气缓而四散,能够造成精力不集中。此外长时间纠结与同一问题导致思虑过度能够损耗脾脏,引起脾虚以及肝气郁结。恐惧情绪下损伤肾脏,造成肾气虚弱,引起双下肢酸软、无力、疲乏。惊吓过度可以导致心气涣散,出现轻微以及严重的神识错乱,此外心悸和失眠症也多因“惊”造成。

关于情志护理的实施,因具有针对性,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展开情绪疏导,及时解答疑惑,积极消除其不良心理,满足患者的心理舒适性。

二、情志护理的实施

(一)语言引导

首先积极评估每位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心理状态,通过语言交流以及行为互动,简单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社会地位、工作类型、受教育情况、信仰、既往史等。通过一般的资料调查明确患者的性格以及心理状态。尽量多与患者做语言互动,通过交谈明确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了解其主诉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其次要懂得换位思考,以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询问患者对疾病的担忧问题,并给予积极的解答。在语言引导的过程中针对性的了解患者以往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中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并通过语言引导加以纠正,并使患者简单了解造成胃炎的主要原因,提高病人对胃炎的认识。

(二)情绪引导

不良情绪不但能够诱发疾病,同时能够诱发胃炎疾病产生的胃痛以及腹胀,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与患者的情绪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作用,症状的出现能够增加患者的不良情绪,因此需要结合积极的情绪引导,使病人尽量脱离不良应激的情绪状态[2]。结合专业知识指导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可以积极结合音乐疗法,利用舒缓的轻音乐引导平心静气,养精蓄锐。联合家属做好情绪引导,以此来降低心理压力,为了提高情绪引导的质量和效果,还应积极改变患者的居住环境,提供一个安静的修养空间,控制噪音分贝,提高空气质量。尽量合理安排病床,确保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的舒适性。

(三)注意力转移

以中医情志护理的思想可以解释为,情绪派遣。病人患病过程中大多数的注意力均集中于疾病本身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此时出现病痛容易因心理原因过度放大疾病,从而使患者的内心情绪更加紧张。为了避免这种现状,因利用感官刺激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短时间内忘却疾病带来的烦恼,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另一个环境中,降低不良应急物对情绪造成的不良刺激。此外,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具有较大的便捷性,成功率相对较高。具体实施时,可以借助院内或身边的励志故事打动患者,使其忘记自身疾病及疼痛,全身心的投入其他活动中。

(四)情志相胜

利用情绪相克和情绪权衡的原理,引导其他情绪以此来压制或淡化现状下单一存在的情绪状态。在不断的情绪替换以及压制过程中能够转移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是情绪之间得到相互的压制和互补。通过这种情绪管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五)顾情解郁

患病状态的病人缺乏安全感以及社会归属感,孤独意识较强,并且存在自我封闭或抑郁的情绪状态。此时患者的情绪相对敏感,能够对一切不良的刺激有较强的情绪反应,并有可能提出相应的需要[3]。此时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的满足病人提出的要求,在配合行为的过程中结合情绪引导,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以及情感需要。尽可能的与其拉近护患关系,降低患者的防备心理,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心理接受度。在这基础上满足患者的情感需要,加强关心以及语言鼓励,提高患者的存在感,并使其拥有积极的自我康复信念。在情志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详细了解自身疾病,提高疾病认知度和对疾病的重视性。

三、结束语

中医情志护理是一种应用频率相对广泛的护理模式,能够针对多种疾病类型起到好的护理疗效。在较多的中医典籍中均能够循证到情志护理的应用思想,在《灵枢.寿夭刚柔》中记载:“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4]。”当中阐述了,不良的情绪容易损伤气运,而不同的情绪类型能够对不同脏器的运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长久影响下直接导致脏器病变。而情志护理就是以此为起点,以缓解气结,疏通血运,最终达到降低脏器损伤为目的的护理模式。护理过程中结合语言及情绪引导、注意力转移、情志相胜、顾情解郁等几种方式,全面积极的阐述了情志护理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田树华,王蕊.中医情志护理联合饮食调护在慢性胃炎住院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8):169-169.

[2]王欢.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慢性胃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6):66-68.

[3]陈素欣,刘凤宜,刘水妹.情志护理联合穴位贴敷特色干预在胃镜检查整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1):93-94.

[4]李时芹,张华杏.营养干预联合情志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v.15(3):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