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治疗用药的风险评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艾滋病治疗用药的风险评估分析

林庆

林庆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治疗用药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正确认知艾滋病用药治疗风险。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3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用药分析,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间数据对比差异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艾滋病患者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有利于临床最优治疗药物的选择。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中药;风险评估

当今世界,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该疾病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对其的治疗仍处于不可治愈阶段。虽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被相继研发,也为艾滋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但是对于艾滋病的治愈仍有着较长的路要走。在近年的艾滋病治疗中,中医药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也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1-2]。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接诊的艾滋病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对抗病毒药物与重要治疗艾滋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接诊的3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用药分析,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9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35±1.42)岁;观察组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10例,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为(35±1.4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即:由于艾滋病无法被根治,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目前我国免费提供的齐多夫定、司它夫定、去羟基苷、拉米夫定、奈维拉平、茚地那韦、依非韦伦,共七种药物进行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药治疗,即:根据本组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天花粉蛋白、黄芩提取物、α-苦瓜素、β-苦瓜素、甘草甜素、桑白皮根皮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所使用的具体中药复方制剂有:克艾可(Glyke,甘草提取物制剂)、艾泰定(主要成分:冬虫夏草、天花粉、人参、紫金皮、璧甘草、柴胡、板蓝根等)、爱康I号(主要成分:白术、黄学芪、茯苓、太子参等)、中研1号(主要成分:黄芩、甘草、冬虫夏草、黄芪)、新世纪康保(主要成分含海藻多糖和甘草酸、1631硒)、艾通(主要成分:丹参、黄芪等)、艾滋宁、806、802、双黄连粉针剂、生命泉、秘灵王等。另外,对部分患者增加按摩、艾灸、拔罐、穴位敷贴、食疗、药浴等方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1.3评定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文30例艾滋病患者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的形式表达,予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达,予以t检验,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众多已被应用于临床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长期使用后会导致艾滋病病毒耐药毒株的出现、无法根除患者体内艾滋病毒株、副作用较多等。根据苗三军等人[3]的研究显示,艾滋病临川用药风险除了各个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还存在药物联用风险,例如司他夫定与齐多夫定两种药都是通过活化细胞来产生抗病毒作用,在联用时会相互拮抗;两性霉素、氨基苷类、膦甲酸钠联用则会降低扎西他滨的清除率,提高其的毒性;乙胺丁醇、地丹诺辛、异烟肼联用则会提高外周神经炎的危险性,如果与喷他脒联用则会提高胰腺炎的危险性;另外,HAART相关药物的联用虽然显著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但是也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多种药物叠加的不良反应较为多发,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直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中医药治疗则是以辩证施治为准则,且与西药相比中药的毒副作用较低,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中可多靶点同时对患者的机体与病毒产生作用,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发病频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另外,中医辩证施治对于艾滋病复杂多变的特性也有着一定的治疗优势,对于接受HAART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联用中药,以降低药物治疗毒性,提高患者对西药的依从性[4]。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说明,在对艾滋病患者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有利于临床最优治疗药物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保池,王盟,宋言峥,等.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14-17.

[2]李国坚,耿文奎,唐振柱,等.广西防治艾滋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Z].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

[3]苗明三,乔静怡,郭会军.艾滋病治疗用药的风险评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31-1633.

[4]郭璐,朱正平,徐园园,等.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9):78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