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分析

钟海

江西省新余市第五中学338000

摘要:分层教学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且获得显著成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很多教师争相效仿,然而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却还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分析

尽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我们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但无法否认的是,学生从天资、小学数学基础、兴趣程度等多种因素来讲,都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在此学情基础之上,如果再采用“一刀切”的话,显然是不科学的,分层教学迫在眉睫。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呢?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分层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凭借数学成绩草率地将学生分为优良中差,而是根据多种因素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除了数学成绩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倾向等诸多方面,使学生不仅在成绩上呈现出差异性,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来讲,教师都习惯于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相对而言中等生所占比重较大,其他两类学生所占比重较小;其次,层次的划分实行“滚动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取得了进步就应将他划分到更高的层次中去,而退步了的学生就理应滚动到更低的层次中去,让他长点教训;最后,层次的划分切忌被学生知晓,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影响班级团结。毕竟有的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的学生则无法理解。

二、对学习目标进行有梯度的分层

学习目标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努力的终极,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能够使学生拼尽自己的全力去思考,又能够通过努力来实现,从而享受到小小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更应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目标的设定就是其中之一。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有梯度的学习目标。比如针对学困生,学习目标为掌握基本公式及概念,并能够不断提高做题的准确性,提高正确率,仅此而已;而针对优等生这一类“吃不饱”的学生,教师不妨适当地为他们开一些小灶,学习目标为在掌握课内知识之外不断地提升能力、拓宽思维,在做题时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思路,换一种角度想一想,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人数最多的中等生,这一类学生是班级中最不起眼的,最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忽视,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当地鼓励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层次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将学着老师的样子为自己设置学习目标并为之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对作业布置体现出差异的分层

作业布置与反馈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也要将分层教学的理念渗透在其中。课堂练习可不必体现分层教学,但课后布置的作业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布置。例如,学困生很多知识点是能够掌握的,但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或时常马虎大意、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种因素导致做题的准确率低,所以分数不高。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从学生的弱项出发,哪里薄弱就强攻哪里,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类型题我会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加强训练,并且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如果达不到则会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这样一来,学生迫于心理压力,不得不一万个小心谨慎,久而久之,自然不会再犯同一个错误了。而对于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我会从教辅资料中为他们搜集一些能力提升题,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活跃思维、拓宽知识面,在考试中也能够时常考出个高分或满分,给大家一个惊喜。

四、对评价采取不同的分层

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能够让学生觉得自己没有白白付出,因此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教师都应抽出时间来进行教学评价,并且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评价。比如对于所谓的“学困生”,这其中的很多孩子资质并不差,或许是因为爱偷懒、学习习惯不好,从小到大几乎从未肯定过,早早地就被划分到了“差生”的那一类,时间久了,自己都开始自暴自弃,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试问哪个孩子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己呢?表扬与赞美如同春风化雨,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而对于班级中的尖子生,个别孩子会恃才傲物,觉得谁都不如自己,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并且适当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阻碍,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学的还有很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占据班级绝大多数的中等生,教师要做的则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得到自己的存在感比什么都重要。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尝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充实并完善,实现为我所用,努力打造高效而精彩的数学课堂,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林媛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

[2]叶伟东“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