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经X线诊断的表现及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经X线诊断的表现及特点

陆文杰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经X线诊断的表现及特点。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抽选的方法,从我院气胸并纵隔积气新生而中选择3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行X线诊断,分析新生儿的X线表现极其特点。结果:36例新生儿,16例为胸腔前缘积气,占为44.45%;12例为肋膈角区积气,占33.33%;8例纵隔旁积气,比例是22.22%,且其中7例同时伴纵隔内积气,占19.44%。X线表现为:纵隔两旁可看见清晰的片状、线条状透亮影,其左右两侧的积气可以相连,心底部可见横形条、片状的低密度影,而后缘的胸椎显示清晰,纵隔胸膜出现分离显影、胸腺上抬且远离患儿的心底部,胸腺边缘十分清晰且可见八字形特征。结论:按照新生儿气胸X线表现与特点,可以明确新生儿的气胸与纵隔积气等诊断,为临床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可见,X线对于新生儿的气胸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纵隔积气经;X线诊断;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047-02

新生儿气胸属于妇产科临床疾病之一,这是一种发病急、病情危险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常常发生于新生儿中[1]。由于气体从新生儿纵隔或者胸膜下肺大泡破裂进入其胸膜腔后所引发气胸,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急症,如果不急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按照新生儿气胸的发生原因可以将气胸分为三大类,即病理性、自发性以及医源性。近些年来,随着临床中呼吸机广泛应用及新生儿复苏气管插管、球囊加压呼吸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危重型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明显增加,但也导致医源性的气胸发生率逐步增加,再加上对新生儿的气胸x线表现缺乏足够掌握与认知,常常导致误诊发生[2]。为了分析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经X线诊断的表现及特点,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患者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36例研究对象均属于我院妇产科2007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气胸患者。其中有男性患儿20例,有女性患儿16例;新生儿的胎龄最小是3周,最大是40周,平均是(36.5±2.0)周。所有新生儿均在本院分娩,其中26例为自然分娩,10例为36例患儿的临床诊断根据第四版的《实用新生儿学》进行,所有气胸并纵隔积气患儿均保持安静且避免哭闹过度,严密监测其脉氧饱和度。最后根据患儿气胸面积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即肺压缩低于30%者采取鼻导管或者头罩吸氧保守治疗;对于肺压缩高于30%者采取胸腔穿刺与闭式引流、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与此同时对36例新生儿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加强抗感染。

1.2诊断方法

本次研究的36例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患儿均接受X线检查,摄取其仰卧前、后位的胸X线片,其中16例经过次复查片,20例经过多次随访片,且有18例为床旁摄片。

2.结果

36例研究对象中,有16例为胸腔前缘积气,比例为44.45%;12例为肋膈角区积气,比例是33.33%;8例纵隔旁积气,比例是22.22%,且其中有7例同时伴纵隔内积气,比例是19.44%。

10例为自发性气胸,X线表现为:气胸量少,其中8例肋膈角区出现局限性的透亮度增加且肋膈角锐利、变深;2例膈顶外侧缘或心缘纵隔旁呈现边缘清晰条状的透亮带,压缩肺边缘不明显。医源性气胸与病理性气胸共有26例例,X线表现为:气胸量大,其中14例表现出胸腔前缘积气,胸腔的密度低且可见压肺缩的边缘;7例胸腔内缘积气,胸腔中带密度低,且纵隔旁或者胸廓内缘可看见压缩肺的边缘与无肺组织区;5例胸腔外缘积气的胸腔外中带可见压缩肺的边缘与无肺组织区,气胸量大时无论气体集于胸腔的任何部位,其前缘都均可见不等量的气体,X线显示胸腔的密度呈现不均匀的降低。26例大量气胸的患儿水平侧位均可看见胸腔前缘片状且无肺组织的透亮区;其中,3例医源性气胸者管子顶端处于主支气管的内部,左侧1例,右侧2例;10例吸收入性肺炎的X表现为:双肺可见斑片状的渗出影且边缘模糊、密度不均,有肺气肿,其中出现1例NRDS,X线提示为双肺出现弥漫颗粒状的阴影;肺囊肿1例,X线显示:左下肺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影,且部分小囊腔中可见气液平面特征。

3.讨论

新生儿气胸是因为肺泡的过度充气或者肺泡及其间质之间产生加大的压力差,使得肺泡出现破裂。临床中根据气胸的发病原因可以将其分为医源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和病理性气胸三种[3]。对于新生儿而言,尤其是早产儿,其肺泡缺乏成熟的发育,出生后最初的几次呼吸吸气过度导致其肺泡内压突然增加,进而导致其肺泡破裂后出现了自发性的气胸。气胸的压力较低,新生儿的肺顺应性比较差,其气胸局限,且自发性气胸的量少,不会发展为中等或大量的气胸,因此这类新生儿的肺部异常不明显,其临床的症状也多为轻度的气促,缺氧症状不明显,所以多数气胸无需行外引流可自己吸收。

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的X线表现:由于新生儿摄片时取仰卧位,因此其胸腔前缘的内侧处于最高位置,新生儿的气胸位置则与儿童、成人有所不同,胸腔内缘的肺压缩不同,气胸少量时承受的压力低,加之新生儿的肺顺应性差、气体局限,所以新生儿的气胸X线特点则与成人有所不用。当少量气体集聚在肋膈角区的时候,X线的卧前后位上则表现出肋膈角区局限性的透亮度增加,而肋膈角也会变深、锐利;而少量气体聚于前肋膈角或者心缘旁时,X线表现为膈顶处、心缘旁弧形条状透亮,膈顶或者心缘边缘清晰,压缩肺的边缘不可见[4]。当气胸量大的情况下根据积气部位与积气量的不同,其X线的表现多样,最为常见的是胸腔密度低,内中带密度明显降低,纵隔旁与胸腔内的中外带都可以看到无肺组织的透亮区,而多数新生儿则可以看见压缩肺的边缘,偶有无肺组织的透亮区移行、改变,压缩肺的边缘不清晰。气体大多集聚再患儿的胸腔前缘与纵隔旁,所以肺组织大多压缩于患儿胸腔后下部,和成人的位置有显著差异。从水平侧位方面的X线表现来看,胸腔前缘呈现出片状的无肺组织区,如果患儿存在大量气胸,会发生纵隔气疝,主要表现为气管纵隔且向对侧逐步移位,未见肺组织透光区经过纵隔疝对侧的胸腔[5]。

在临床中,新生儿气胸合并纵隔积气的情况较少,在本次研究的36例气胸有7例合并有纵隔积气,所占比例是19.44%。X线表现为:纵隔两旁可看见清晰的片状、线条状透亮影,其左右两侧的积气可以相连,心底部可见横形条、片状的低密度影,而后缘的胸椎显示清晰,纵隔胸膜出现分离显影、胸腺上抬且远离患儿的心底部,胸腺边缘十分清晰且可见八字形特征。

总而言之,新生儿气胸合并纵隔积气是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其X线特点与表现,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确诊率,进而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段正凡,王家平,罗自金,张尔娟,郭亚梅.新生儿气胸并纵隔积气的X线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07):1087-1089.

[2]曾凡达.25例新生儿气胸的X线诊断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452-453.

[3]李颖毅.新生儿气胸25例数字X摄影诊断体会[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06(12):1199-1201.

[4]王峰.新生儿肺气漏的床旁X线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02):123-125.

[5]袁玉峰,张海燕,乔林霞,朱文英.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2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