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张广彬

——谈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广彬河北省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057450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中重要作用日益明显。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基于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和共享经验的校本研究理念,本文通过自身实践诸方面阐明,教师要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力,加强记忆力,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思维校本研究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性要求

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走上了全球一体化的新阶段。同时,知识经济在各个领域中也越来越占有主体地位,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社会学家指出:当今社会的综合国力竞争,就在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点及热点问题。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得到肯定和表扬,更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和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能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当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结果、课堂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体现

当前,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无疑都应主动顺应这一大的方向和趋势。但是,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本身却是非常宏观和概括的,没有、也不应该有具体的、现成的、可操作的实践模式,这就使得素质教育理论本身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改革只具有导向作用,而少有具体指导作用,使得素质教育理论本身很难成为指导校本研究的具体理论依托。在此情况下,校本研究的开展和深化,就需要选择一种更为具体的教育改革理论,这种教育改革理论不仅是先进的、有特色的,而且应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在当前教育科研日渐繁荣的形势下,这样的教育改革理论应该说有许多,而创新教育就是这样一种能具体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究的理论之一。不久前,国家教育部又把开展校本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三大途径之一。可见,校本研究正是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脱节的重要途径。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从多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及独创性。同时还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如在学完SB1L19《TheNecklace》后,将其与JB5《TheArabInTheDesert》和VB1《TheTVrepairman》进行整合,分别冠其名为《项链恩仇记》《骆驼恩仇记》《鹦鹉恩仇记》。然后要求学生以编写连续剧的方式拓展故事情节,这时学生的兴趣为之大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尝试达到以下共识和设想。

(1)MathiledewasveryangeryaftersheheardJeanne’swordsanddecidedtorevenge.

(2)TheArabhelpedthetwomenlookforthelostcamelandtheymadeanexploringjourneyinthedesert.

(3)Mrs.TurnertriesherbesttomaketheTVrepairmencomebacktolife.

三、结束语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出色的老师能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一个妙趣横生的意境之中,这不仅需要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还要有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又要有科学家的睿智头脑。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英语教学,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教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中,教师唯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刺激和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前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吸取各方面的素材,博闻强记,厚积而勃发,营造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共享民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袁华玲《创新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2。

2、刘云《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英语辅导报》,200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