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陈耀岚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要点。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并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的76.92%,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癌介入栓塞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肝癌;介入栓塞术;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153-02

目前临床上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方法是介入化疗栓塞术,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法,其临床护理措施会直接对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为研究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78例肝癌患者均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进行介入栓塞术并住院治疗,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并结合具体临床特征确诊。纳入标准:患者经检查未发现严重肝硬化及肝功能缺失;患者不对治疗及本研究涉及的药物过敏。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52~79岁,平均(64.17±5.2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65.03±5.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用于临床比较。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具体为:(1)心理护理:整个治疗过程中贯穿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要对其病情、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等进行综合评估。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向患者讲解有关肝癌及介入治疗的知识,列举我院近期成功治疗的案例,以树立其战胜癌症的信心。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其表现出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指导,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若患者情绪激动,可视具体情况在术前30min时注射10mg安定。(2)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检查,对其胆红素、转氨酶、肌酐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出现出、凝血异常。术前对患者行普鲁卡因和30%泛影葡胺过敏实验,观察过敏情况。对患者计划穿刺部位行毛发清理及皮肤清洗,于术前6h禁水。(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仔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情况,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指导其调节呼吸频率,尽量进行深呼吸,以平复情绪,从而消除其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预先向患者介绍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并传授其调整方法。很多患者会因为在短时间内注入大量高浓度化疗药物而出现严重的肠胃应激反应,从而引发恶心呕吐,此时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吸入性肺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止吐类药物。(4)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行压迫性止血,15min后加压包扎,行呼吸及心电监护,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通告医生。尽量让患者平卧,术后24h内应对手术创口渗血及皮下水肿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术后即对患者进行巡视,巡视频率维持在15~30min/次,待其病情稳定时将巡视频率调整为2h/次。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术后饮食计划,以少食多餐及易消化为基本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活动与康复训练,嘱咐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嘱咐患者家属经常来院陪伴患者。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肿瘤进行检查,将好转情况分为3个等级:(1)好转:患者肿瘤消失或最大垂径积减小超过50%并维持至少1个月;(2)稳定:患者肿瘤最大垂径积减小小于50%或增大小于25%;(3)恶化:患者肿瘤最大垂径积增大超过25%。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研究进行数据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对其比较结果行t检验;率(%)等计数资料的比较结果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的76.92%,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肝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我国发病率及致死率均位于前列的一种恶性肿瘤,根据其发病类型可分为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该肿瘤每年在全球约有六十万新增患者[2],且发病率正连年上升。由于该肿瘤发病初期症状不够明显且临床上缺乏早期诊断的标志物[3],很多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因此治疗难度较大。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手段,介入栓塞术在减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有研究表明[4],在对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术时,加用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融入到对肝癌患者的整体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专科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技术水平,在护理工作中要细心、耐心、和蔼,以协助患者走出疾病阴影[5]。

综上所述,在对肝癌介入栓塞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炎.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术后的临床护理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52-1853.

[2]刘静.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9):463-463.

[3]张彩红.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112-114.

[4]陈素芬,臧淑琴,夏筠筠.原发性肝癌经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及疗效的初步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5):148-149.

[5]李薛红.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术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6):8014-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