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张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张旭

张旭

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由于食品具有信任品的特性,在食品安全供给上存在着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问题,市场失灵就成为一种常态。而食品药品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加之我国的食品药品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企业的诚信度有待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正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管理体系;

Studyon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offoodanddrugsafetyinChina

Abstract:duetothecharacteristicsoftrustedproducts,thereareexternalities,informationasymmetryandpublicproductproblemsinfoodsafetysupply,somarketfailurehasbecomeanormalstate.Thefoodanddrugindustryisahigh-riskindustry.Inaddition,China'sfoodanddrugindustryhasaweakfoundationandalowlevelofindustrialdevelopment.Theintegrityofenterprisesneedstobeimproved.Foodanddrugsafetyisdirectlyrelatedtopublichealthandlifesafety,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harmonyandstability.

Keywords:foodsafety;Drugsafety;Managementsystem;

前言:本文在整理分析应急管理主要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国内外食品药品应急管理现状。通过建立应急宣传机制、公共参与的应急预防决策机制、应急管理多等级预警机制、应急检验协同机制、应急检验贮备机制,健全应急管理评估制度,完善应急模拟演练机制,可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1.对食品药品安全体系的相关研究

1.1研究意义

应急管理是人类主动、正面地去应对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类突发事件,通过对自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并逐渐完善,管理对象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1]。食品安全的概念是研究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逻辑起点。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理由是解决食品供给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和负的外部性问题,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属于社会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食品药品安全己发展成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保障民生需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1.2研究现状

在2008年以后,是应急管理研究进入质量提升时期,这不仅表现在研究应急管理专题方面,还表现在研究应急管理整体框架方面,其内容覆盖面更加宽广且更为深入。这三个阶段的研究大体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发展阶段一致。与此同时,“非典”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主要围绕“一案三制”开始构建我国食品药品领域的应急管理体系,相关研究也是围绕这个框架展开。

2.我国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2.1相关法律与建设历程

自2003年起,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务院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制定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件隐患。

2.2食品药品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经过数年的建设和运转,在建立预案、理顺体制、完善法律法规、落实责任、开展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依然不断出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特别是2008年9月发生的波及全国乳品行业的三聚氰氨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引起全国性的食品安全恐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食品安全监管失灵。但从“问题胶囊”等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仍处在发展阶段,基础薄弱,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重处置,轻预防”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应急贮备不足,风险评估机制未能全面、有效地发挥预警作用,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的整体实力薄弱,应急能力和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反思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而监管失灵可能只是监管体系本身面临的众多问题的表象,其深层次的根源需要研究探讨。

3.关于建设措施的建议

3.1建立应急管理宣传机制

首先,要发挥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作用,以基层单位为重点,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应急事件的宣讲活动。可通过散发食品药品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实地宣讲等工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应急管理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其次,通过会议或培训的形式增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风险意识和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应急能力,不断预防、发现和消除风险;第三,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媒体、网络开展宣传专栏、微博、微信等方式,使预案随手可读,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建立公众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澳大利亚著名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提出的“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危机管理模式己经成为各类危机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3]。应建立应急管理多等级预警机制,根据专家委员会对各类别产品的风险级别评价结果,食品药品相关职能部门应对风险级别较高的品种开展切实有效的审查、监测工作,收集有关资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并依照分析结果划分预警等级,发布产品应急管理风险预警公告。应急检验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应急预案、应急贮备、应急处置措施及应急检验结果评估。可采用听取汇报、审核资料、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各个环节和效果进行评估,对成功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完善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促进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体制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

结语:应急检验工作的质量是衡量检验机构技术能力水平的主要标准。加强药品检验机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从人员、技术和物资等各个层面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应急检验组织管理模式,全面提高食品药品检验系统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应对各类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中的检验任务,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在现阶段应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安,李铭禄,陈宁,等.现代应急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新思路[J].科技与社会,2008,23(6):531-5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Z].主席令第69号,2007-08-30.

[3][澳]罗伯特·希斯,王成,宋炳辉等译《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