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2

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尹常春王顺帆邱学峰刘平段运华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医院神经外科湖北随州441300

【摘要】目的:研讨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颅脑肿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观察组先分析再诊断,分析该患者在颅脑诊断时需注意的问题,再对他进行CT颅脑诊断;对照组则直接采用常规CT诊断。结果:就检查结果看,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患者进行CT诊断也能为其颅脑肿瘤的病变准确的定位、定量,但提前在诊断前做出相对应问题的分析了解,能够更准确的找出病变位置及程度,既可有效提高CT临床诊断的质量,也可有效提高其检查价值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关键词】CT;颅脑肿瘤;诊断价值;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38-02

颅脑肿瘤是当今社会十分常见的多发疾病,也是神经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其多数是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且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1]。准确的进行颅脑肿瘤的诊断是必要所在,颅脑肿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脑部疾病,所以在CT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是很大的。此病的肿瘤类型复杂,情况也很复杂,确定是否为肿瘤的定性也很关键,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就更多。医生必须先分析出所需注意的问题,才能进行CT检查,经过多方面的证据迹象结合诊断,才能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医护人员才能更好的针对特定的情况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率。本院对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一次研究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颅脑肿瘤患者。比对其个人资料,在情况基本相同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观察组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37.2±2.3)岁;对照组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2.5±2.6)岁。两组人员的性别、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仪器

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GE螺旋CT仪器设备,仪器的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矩阵为512×512,经用高压注射器经过肘静脉输注欧乃派克50ml后延时5s,持续扫描50s,速度为2r/s。

1.2.2诊断方法

观察组的仪器设备是与对照组相同的,但与对照组不同的是,观察组在诊断之前,检查患者病灶的形态,不同的形态代表着患者病灶一定的生长方式,三维径线有无特别差异等,如,脑膜病及脑转移瘤常为球形,而胶质瘤多为不规则形;其密度可分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三种,病灶密度不均者则为混合密度,容易引起脑水总、脑炎、放射性的脑病辨别的错误,所以注意密度的改变不仅可以直接显示病灶,还有助于诊断后的临床应用;其大小表示了病灶的体积,病灶的大小不仅对定性诊断有用,对治疗时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也能提升临床应用时的效率;病灶边缘清或者不清,光滑锐利还是不规则及有无分叶,种种因素都有利于判断患者病灶的良恶性及颅脑内外;病灶内部的结构也是能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地方,不同的结构多体现在密度的高低上,以CT呈现值为表现,临床应用中,囊肿、肿瘤内部的坏死液化则多为低密度,钙化则多为高密度;病灶的个数,能反应出不同病变的特性,临床中,转移瘤以多发为主,胶质瘤则以单发为主,病灶的多少有利于CT后临床诊断的定性;部位即肿瘤在颅内的位置也是医护人员在诊断前需注意的问题之一,准确的肿瘤起源部位,对定性诊断十分有益,在之后临床应用中,对手术方案的设计,部位诊断是必不可少的;增强检查是CT检查中最重要的征象之一,病灶增强是指血管内增强,如AVM显影、A瘤显影等[2]。更主要的是造影剂在血管外的渗出,多见于有血脑屏障破坏的肿瘤,它能更好的帮助发现病变,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还能帮助判断肿瘤的有无血供以及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性,临床应用中怀疑脑转移的病例,通过增强肿瘤也能确定一些临床诊断;大多数肿瘤都具有占位效应,但少数肿瘤是负占位效应或萎缩性改变,占位效应是指闹市受压后变形,若出现脑积水等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肿瘤的占位效应发生使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详细探讨,最后在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检查,因为有些肿瘤样病变与肿瘤几乎无法区分,所以要注意诊断时要与临床资料进行结合,进行血清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免出现临床诊断中的混淆情况,判断分析完成后在进行患者CT检查。对照组则直接使用CT进行常规脑肿瘤检查。

1.3观察指标

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颅脑肿瘤的形态、大小、密度、位置、增强及占位效应进行检查,并记录其检出率,后详细观察再进行分析[3]。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颅脑肿瘤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颅脑肿瘤检出率相比较,在一组对颅脑肿瘤CT临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一组直接采取CT常规检查后,观察组52例颅脑肿瘤患者检出率98.1%,与对照组的7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颅脑肿瘤检出率比较(%)

3讨论

颅脑肿瘤现已是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逐年增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4]。颅脑肿瘤起病较缓慢,病程的时间也是长短不一。有些病例因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发展迅速,甚至可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或因肿瘤发生脑出血、坏死、囊变能各种继发性变化的结果。患者出现颅脑肿瘤现象后,在临床中进行治疗前,一般先使用CT进行常规脑肿瘤检查,虽然自从CT技术应用以来,诊断结果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既能辨别脑外、脑内、脑室外、脑室内肿瘤,也可对脑实质病变进行定位[5]。但因颅脑肿瘤早期的复杂多变,并不具有临床特异性等各种因素,所以在临床应用中还是会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耽误病情,影响患者治疗。所以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还需要医生对颅脑肿瘤CT临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和讨论,再结合相应的观察分析结果,避免出现诊断中的错误。从本院的研究结果来看,在应用CT进行诊断之前,对颅脑肿瘤进行正确问题分析,可以为之后的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曾思先.多层螺旋CT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4,18:42-43.

[2]侯广哲.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4,31:7026-7027.

[3]杨乐,骆松芝,史立强,崔国金.CT在颅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生物技术世界,2015,09:82.

[4]周迅,黄新,邵国良.16排及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29:79-81+161.

[5]陈明江,姜建彪.40排螺旋CT在颅脑外伤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