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公园垃圾中转站的设计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试析公园垃圾中转站的设计策略

李丰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518053

摘要:当今城市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质量和品质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公园作为人们日常休闲生活的好去处,在公园中建设垃圾中转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垃圾中转站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公园中垃圾中转站的设计策略,并以莲花山、深圳湾公园的垃圾中转站为例加以论证说明。

关键词:公园垃圾中转站;莲花山;深圳湾;设计策略

1.垃圾中转站概述

随着国内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城市居民,游客对城市中的日益老旧,设计思想不合理的垃圾站诟病很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而做为部分垃圾站取代者,满足垃圾处理规模化,集成化,轻量化的客观要求,在人流密集处配建垃圾中转站势在必行。而垃圾中转站也由于环保,卫生,用地空间小,周转效率高,方便清洁工人使用的优势,将成为未来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垃圾中转站的使用,在美化周边环境同时,又做到了加快垃圾运转效率,减少蚊蝇滋生,减少工人工作强度,降低了垃圾处理中运营维护成本,因此垃圾中转站的推广势在必行。。

2.公园垃圾中转站设计策略

在公园中,垃圾中转站作用日趋明显,公园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产生了大量垃圾,而人们希望能获得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氛围。在进行公园垃圾中转站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不对公园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下面简要罗列出了在设计中应遵循的策略和经验:

2.1以环境绿化为主为建设方针

在垃圾中转站周边和立面上设置绿化可以调温、吸尘、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在建筑物外立面上可以设置木栅栏,栅格,设计爬山虎,葡萄藤,蒜香藤,炮仗花,使君子等攀爬植物,形成一道绿墙与外界隔离。也可以在中转站周边的草地上点缀杜鹃花、龙船花、勒杜鹃、绿萝等植物,通过在周围绿地中种植适应性强和具有吸尘、吸附有害气体及抗污染等性能的樟树,白玉兰等。通过以上策略,把空气净化,把环境美化。

2.2竖向与外部环境的设计

垃圾中转站考虑外形与周边环境,公园建筑构筑物风格统一,可以提高它的整体形象。在设计应该多使用地下填埋。将垃圾中转站操作间和储藏间,部分设置在地下,既可以节约日益稀少的土地资源,还可以有效控制操作间的噪音,减少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升中转站周边空气质量,改变垃圾处理设施的传统面貌,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减少垃圾中转站对环境的污染。

2.3空气污染控制

垃圾中转站在操作时应该尽量封闭,将工作流程控制在垃圾站操作间内完成,避免露天的操作空间,避免被污染空气发散到周边区域。垃圾中转站内部对空气质量的控制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除臭,另一方面是消毒。除臭设计包括在垃圾入场的时候,在入口处安装除臭除尘的喷淋设备;以及在垃圾处理室的内部,安装空气净化系统。

2.4风格与环境相协调

垃圾中转站通常位于公园内部隐蔽的角落,不在主要景观带上,因此游客不会经常进出。但是为了提升公园的档次,设计时还是需要考虑公园的整体风格,从公园的具体风格出发,来安排设计,许多垃圾中转站只考虑到整体的功能,实用性,而忽略了中转站的美观性,也是不可取的。将公园的风格环境融入到垃圾中转站的设计中,这样做出的作品才不会有违和感。

3.基于莲花山、深圳湾公园的垃圾中转站设计

3.1项目概况

①莲花山公园

莲花山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行政区的最北端,占地面积194公顷。垃圾中转站选址于莲花山公园员工宿舍外原有的垃圾堆放处上。目前现状周边道路较宽,交通便捷,游客较少,方便运输车出入;同时在原有的垃圾堆放处后方有一处较宽敞的空地,周边种有高大的乔木,可起到遮挡作用;但在入口处中低层植物略微缺乏,同时有过多的垃圾未及时处理。

垃圾中转站选址在原有的垃圾堆放处上,此处道路较宽,行人较少,可供运输车出入;同时考虑到中转站内可能会存在异味,故而将垃圾中转站往里移,以保证行人及莲花山员工宿舍处无法味道异味。

②深圳湾公园

深圳湾公园位于深圳市西南部沿海。垃圾中转站选址于原来的垃圾堆放处上,因靠近支路,游客行人较少,故而方便了运输车的进出。现状环境植物较少,地势平坦;原有的垃圾堆放处内堆有过多的绿化废弃物未及时清理。

选址在原有的垃圾堆放处上,此处位于次级园路上,故而行人较少,但如若再次设置垃圾中转站需要将园路扩宽,以便运输车出入,同时因离人行道较近,后期需要在中转站周边种植芳香类植物,以去除中转站中垃圾的异味。

3.2功能需求及设计策略

①需求:需在垃圾中转站内安放垃圾压缩箱体,以增加垃圾的回收量,同时能减轻工人们的工作量。

策略:压缩箱体存放区域一般需要3米×10米的范围,导轨尾部离后壁不小于675mm,前段距离卷帘门闸门不小于2.4米,垃圾箱体如下图所示。

②需求:由于中转站内要安放压缩箱体,那么中转站内的净空需要达到一定的压缩箱体工作。

策略:垃圾中转站入口净空控制在3米以上,站内的净空控制在3.5米以上,以确保压缩箱体能够正常工作。

③需求:原有的园路可能无法满足运输车的正常行驶,若园路较窄,在运输车与行人同时行走的情况下对行人的安全存在威胁,并且无法满足运输车的倒车条件。

策略:根据园路的现状条件对园路进行扩宽,以确保运输车能正常行驶及倒车。

④需求:在中转站内安放压缩箱后,需要工人进行操作;同时园内工人们的清洁工具需要统一放置,以免丢失。

策略:在中转站内设置工具间及管理室以供工人们使用,保证工人在夜间作业期间可以休息,以及有统一的位置存放清洁工具。

⑤需求:园区内有较多的垃圾未进行分类,同时深圳湾公园地理位置靠海,需要对海上垃圾进行处理。

策略:为了方便回收处理园区内的绿化垃圾,海上垃圾及中转站周边的生活垃圾,需设置废弃物存放点对垃圾进行分类,方便运输车回收。

⑥需求:垃圾中转站内经常会有污水流出并渗入地面,久而久之地面会发出恶臭,难以消除。

策略:在垃圾中转站的地面上涂上环氧自流平地坪,降低污水渗入地面内的比例,从而防止地面发臭。

⑦需求:由于垃圾中转站内经常需要清洗,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清洁用水流进园路或在垃圾中转站外形成水洼。

策略:在垃圾中转站内设计排水沟,使得污水能及时排走,避免流出中转站对游客行走带来不便。

⑧需求:在炎热天气时,中转站内温度可能会较高,工人们在内作业会有一定的不便,同时站内垃圾较多,温度较高及空气无法快速流通时,垃圾会发出臭味。

策略:可在垃圾中转站内预留电源接口,以便工人们有需要时安装风扇,使站内空气能够快速流通。

⑨需求:由于压缩箱体功率较大,需要设置配电房,以便压缩箱体的正常使用。

策略:在中转站内设置一个配电房,以提供压缩箱体的运作,以及分担中转站周边的用电需求。

⑩需求:注重中转站风格与整体公园风格的统一。

策略:针对深圳湾公园整体的现代风格,在深圳湾公园中转站外立面设计时,通过设计竖向横向的木纹铝合金格栅,折角的凹凸变化,以及屋顶的金属瓦屋面,来做出现代风格。针对莲花山公园的古典风格,通过设计人字屋顶,灰色屋顶,灰色墙体,灰色竖向格栅的中式风格,与之对应。

结束语:

目前随着城市居民对绿化的要求日益增长,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而在公园中,建设垃圾中转站是为人们解决公园环境问题的好方法,本次通过对莲花山、深圳湾公园垃圾中转站的研究,对公园中的垃圾中转站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公园垃圾中转站设计抛砖引玉,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为促进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做出个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金华,孙可伟,房镇.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

[2]赵胜.园林式垃圾中转站设计[J].美术大观.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