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音乐素养,绽放多彩人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注重音乐素养,绽放多彩人生

杨军娜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焦岱中学710500

摘要:高中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高中学习音乐知识,是其音乐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帮助高中学生形成优异的音乐学习能力,从而在各类型的乐器学习中游刃有余。同时音乐是人们情感抒发的重要途径,是人们价值观体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来说,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帮助其形成音乐审美能力,并且有利于高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音乐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优异对提高学生素质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若一个人缺少音乐素养,如同一个机械的歌唱者,并不懂得该如何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此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情感素质、智能素质等有紧密联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感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中音乐课授课现状分析

1.高中音乐课缺乏重视。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一般都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很多学校和学生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分数,高中课程的安排都是以高考为主要中心。因为音乐课在高考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学校的课程安排还是以文化课为主,音乐课的学习一直在高中教学中是比较薄弱的,是一种时有时无的状态,音乐课的课时有时也会被其他文化课老师所占据,高中音乐课程缺乏统筹规划。

2.高中生的音乐知识匮乏。

高中的音乐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通过情感的渲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现有的高中音乐教学没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比较松散,很难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

3.高中音乐教学效率偏低。

因为很多学生和学校都不注重音乐教学课程,所以我国高中音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枯燥,一味地注重教材的学习,学习内容比较杂乱,很难在学习过程中构建一定的音乐体系知识,教学内容都严重地脱离实际,缺乏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在课堂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方式都太过于表面化,没有带领学生剖析音乐背后所蕴藏的信息。表面化的教学形式导致高中音乐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真正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提升高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

1.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比较抗拒学习音乐,认为是音乐课程占据了其有限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教师可以将每篇音乐作品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乐理知识梳理出来,并利用多媒体将其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同时结合每篇作品的创作背景,向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作品的词曲作者,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科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也走到台前尝试扮演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传递者。这样,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就能够认识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能够配合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全面地了解需要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督促学生更为主动地学习音乐。例如在学习《学会聆听》这一单元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形式要素,并且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认识到音乐形式要素的节奏、力度、速度与旋律所具备的艺术。在让学生学习了《草原小姐妹》和《草原放牧》两部作品之后,可以从音乐形式要素的节奏、力度、速度、旋律四个角度鉴赏音乐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代替自己向其他的同学解读本节课中的几部音乐作品。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就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由于缺少足够的乐理知识,很容易出现正确地把握作品情感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认识到音乐学习并不单纯是唱歌和跳舞,需要学生掌握的乐理知识还十分丰富,才能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内涵,从而从创新教学模式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之前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同,在学习中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但音乐素养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要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定不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使用对比方法分析和欣赏音乐,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要由易渐难,一步一步地深入,如从乐曲到器乐曲的过渡,通过对声乐作品的诠释开始逐渐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以及从民间音乐到西方音乐欣赏的过渡。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以一定的顺序先将民间音乐作品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西方的音乐,如《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再由乐器独奏逐渐过渡到交响乐。乐团独奏表演的单曲,风格相对比较简单,等到学生初步了解后,再转变为管弦乐、多主题和歌曲结构更复杂的交响乐,学生掌握音乐欣赏方法和规律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

3.深入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提升音乐素养。

音乐首先是声音的艺术,但我们往往只停留在声音的表面而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课堂中我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只是从音乐中获得了感官上的愉悦,而不能理性地认识音乐、分析音乐。学生的音乐语言是匮乏的,眼神是空洞的,他们害怕表达、不会表述。怎么办?疑惑、迷茫、着急……于是,我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然后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听音乐、说音乐,一起讨论,把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站在他们的起跑线上。在教学中我营造氛围、播放音乐,学生从非洲鼓乐中感觉到了节奏的变化,从《茉莉花》中感受到了民族音乐元素的魅力。如在听摇篮曲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想象联想的方法感受音乐情景,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身体律动体验歌曲中有规律的摇摆的节奏。在听交响曲时,我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去感受音乐中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过多的语言解释,只有对音乐的感受。于是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不懂音乐吗?不!音乐和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们乐于陶醉其中,接受音乐的洗礼。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每一堂课我都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音乐风情,要么是纯朴的民歌风,要么是异域的舞蹈风情……我们的学生是热情的,对生活和学习是充满信心和向往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音乐和文化,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修养的人。

4.创新考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还需要创新考评方式,从更为全面的角度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考查形式上添加一些考查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部分。教师应当通过新型的考评模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只要学习态度足够端正,就有学好各门学科的能力,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信心,并通过音乐学习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学习压力。比如除常见的期中期末这种传统的考评方式之外,教师可以在每周的音乐课结束之前,运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我评价和互相点评,从而引导学生从自己出发去了解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并梳理出自己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对自己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结合起来,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这样,教师可以再结合几次课的点评给学生得出一个相对综合的评价。同时教师还需要布置给学生具有实践探究性质的音乐练习。例如让学生针对已经成型的音乐作品作出赏析,并利用其他音乐形式,将成型的音乐作品再创作,融入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更为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评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迁移;全面地了解学生,并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音乐,从而提升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度,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厉孟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J].艺术科技,2015,(02)。

[2]王伟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01)。

[3]张蕊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的音乐素养[J].北方音乐,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