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手术患者加强行为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宫颈癌手术患者加强行为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析

陈德慧

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64302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措施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下肢的恢复情况,并查看患者下肢血管的通畅程度,同时对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监测对比。结果:经过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液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和对照组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利于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颈癌手术;行为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目前针对宫颈癌患者而言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而患者在术后也有较高的概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如果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则不得不延长患者在院治疗的时间,而且若出现栓子脱落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行为护理是一种以改善患者行为习惯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的护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针对宫颈癌手术患者我院采用了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5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2.96±1.84)岁,其中共有13例患者分期为Ⅰa1期,对患者采用了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另外22例患者分期在ⅠA2期至ⅡA2期之间,对患者采用了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在27岁至66岁,平均年龄为(51.85±2.08)岁,其中共有15例患者分期为Ⅰa1期,对患者采用了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另外20例患者分期在ⅠA2期至ⅡA2期之间,对患者采用了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将下肢抬高,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护理和安抚,并做好相应的病房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入行为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做好运动行为干预,在手术完成后6小时左右,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界,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收缩舒展运动,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尤其注意腓肠肌的运动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活动,也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足背屈伸锻炼。在手术完成后第二天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脚踝和膝盖的收缩舒展运动,训练一直持续7天至14天左右。②做好患者的饮食行为干预,鼓励患者在术后多喝水,能够使患者的血液粘稠程度得到有效改善,并且知道患者多食用低盐、低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以清淡为主,禁止摄取辛辣、刺激类食物,确保患者的大便畅通。③做好患者的治疗行为干预措施,在进行穿刺血管的选择时,最好以上肢静脉为主,在进行穿刺时注意对患者的血管加强保护,并且注意多次穿刺时尽量选择不同的血管。在进行穿刺时,注意患者所需要使用的药物和规定的输注速度,以能够满足要求的最小型号的留置针为佳。④做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要及时、耐心、细致的回答,以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好地巩固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进行观察,查看患者的下肢的周径值,并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在护理2周后对患者采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查看患者的血管通畅程度。

在护理2周后对患者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工作,随后对患者的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

如果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基本消失,并且患者下床活动后未出现水肿的情况,则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有所改善,但是在患者下床活动后仍有明显的水肿情况,则患者治疗有效;如果庁的下肢肿胀程度没有明显改善,则患者治疗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形式和(?x±s)形式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变化程度

经过研究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宫颈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会给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3]。通过行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并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加强患者的治疗护理,从而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通过多喝水,能够帮助患者实现体液的补充,从而使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得到改善,从而降低血栓的发生概率;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能够降低患者便秘的概率,从而避免患者在大便时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以减少因腹压升高而出现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的情况[4]。同时通过对患者的运动指导,有利于帮助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保持畅通状态。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训练,能够避免穿刺时损伤患者的血管壁。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恢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语: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01):85-87.

[2]姜慧萍,姜丽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262-263.

[3]许颖.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12-513.

[4]彭锡兰.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1):2396-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