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夏文化,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传承华夏文化,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李妍荭

李妍荭新疆石河子第十九中学832004

摘要:读史可以明今,历史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历史不仅仅让我们能够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能更加了解本民族,特别是本民族的根基所在、文化灵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教学手段,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献言献策。

关键词:传承文化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初中是学生开始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阶段,且这时的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仅仅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更肩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使得学生领悟到华夏文化之根的重要责任。

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如何传承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呢?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结合历史事件,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一直传承、未曾断代的文明。从有历史记载开始,一直到信息量爆炸的今天,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爱国志士。比如苏武牧羊、戚继光攻打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类似的历史案例不胜枚举,而历史中的主人翁都拥有一颗爱国之心以及完美的人格。历史虽然在时间纪元里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历史所带来的精神内涵却从未走远,它通过文字、祖辈的口传,一直到今,不曾泯灭。华夏5000年的历史文化,给这个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体味。

当前,中国面临着国际上的领土纷争,追根溯源,南海、钓鱼诸岛以及台湾本属于我泱泱华夏领土,却招人窥觑。随着爱国热情的高涨与别有用心之人的舆论误导,在消息传播迅速的今天,许多不同的声音在向祖国的花朵们传递着各种不同意见,使得孩子们有时候也难免晕眩,很多时候难以明辨是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历史老师,有责任为孩子们正视听、辨是非。学生,特别是成长中的学生,理应聆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消息渠道获取信息,但是更应该认识真相。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祖国明天的重任。就如同梁启超多年前说过的那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思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走向,如果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本国的历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课堂上结合历史,为我们的学生讲解历史知识,通过历史来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的先辈如何利用自己的鲜血来维护民族的和平统一,这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历史教师的职责。在授课时,老师需带领孩子们认识历史(特别是关于民族统一的历史)、了解历史,讲述的方式可以采用讲故事。对于特别的历史,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到网络上调查,而后老师再进行讲解,或者将其做成演讲稿的形式进行演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使得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责任感。

二、走进历史遗迹,领略华夏文明

比如,讲到中国古代工艺文明,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瓷器、漆器、丝绸等等。还可以因地制宜,各地的文明各有不同,也各有千秋,比如灿烂的大河文明、黄河流域的文化、四川的三星堆等等。如果某段历史与当地有地缘接近性,教师加以引导,相信也会增加学生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自豪感。教师也可以把一些模型带到课堂上,比如宫殿模型,或者一些展示图片等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走向祖国各地,游览历史古迹,感受和领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使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三、结合地方史,学习先辈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之魂

除了古人留下的博大精深的物质文明外,于今人更重要的则是精神遗产。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英雄儿女涌现,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未来初中学生马上就要面对00后,从未经历过战争、动乱的他们更难以体会和平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去珍惜。因此,历史老师责任重大。作为新疆人,我们不仅要从战火纷飞的史册中撷取对于学生有启示意义的部分加以引导,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新疆地方史、时事政治等内容,以历史事件为例证,教育学生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搞好民族团结,融入民族特色。这样,才能让历史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真正意义上做到教育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更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总而言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历史教师的责任,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前提,不拘泥于教学手段,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先辈的历史人文,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教学手段可以多样化,包括创设一些情境、表演话剧、教给学生名言警句激励大家等等,但是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只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才能吸引学生走进课堂,自觉地接受历史文明的熏陶,从而将先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自觉地传承下去,鼓舞自己,振奋精神,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

参考文献

[1]刘蕾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9)。

[2]朱永文中学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01)。

[3]高秀梅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道德素养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