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塞那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 2

艾塞那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翁晓燕

翁晓燕(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昆山2153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220-02

【关键词】艾塞那肽(百泌答)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病,它已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三大杀手,而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且患病率逐年增高,其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近年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强化血糖控制使糖尿病所有相关的终点事件下降12%,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危险性相应下降2l%,肯定了血糖控制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意义[2’3]。本文应用艾塞那肽注射液(商品名:百泌达)治疗2型糖尿病,旨在观察其降低血糖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0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在住院部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7例,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4]的诊断标准,经饮食、运动治疗和胰岛素正规治疗2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满意,即空腹血糖大7.0mmol/L,餐后2h血糖大于11.1mmol/L,肝肾功能正常。所有入选病例均除外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严重心功能不全等。入选病人按病程分两组,甲组病程<5年,19例,乙组病程≥5年,18例。

1.2方法:所有病人在进行药物观察前测定血糖7次(三餐前、三餐后2h、睡觉前)及糖化血红蛋白,在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基础上予给艾塞那肽注射液,初始量为5ug/次,每日两次,一个月后根据临床反应最高调至10ug/次,疗程十二周,联合使用降糖制剂等药物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原剂型和剂量不变。

1.3观察指标

1.3.1血糖(FBG、PBG)采用OneTouchUItra型血糖仪测定。

1.3.2糖化血蛋白(HbA。C)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

1.3.3血脂(TG、TC、HDL—C、LDL—C)采用酶法测定。

1.3.4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计学处理:本观察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经统计学t检验,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效显著性差异(P<0.01),且甲组比乙组效果更好;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上腹饱胀3例,低度低血糖1例,无肝、肾功能损害。

2讨论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疾病群,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常见,当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等,均因其低血糖等风险因素而应用受限。艾塞那肽(exenatide)是人工合成的肠降糖药,有3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胰高血糖素类似物,与内源性肠降血糖素的作用相似,促进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胰岛B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抑制其凋亡、延迟胃排空、抑制食欲,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不引起体重增加和低血糖,从而保护了胰岛B细胞功能。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尤其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脲类,以及二甲双胍合用磺脲类,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艾塞那肽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皮下注射,每日两次,分别在早餐与晚餐前60分钟内注射,起始剂量为5ug/次,治疗一个月后,可根据临床反应调整至10ug/次。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紧张不安、头晕、头痛、消化不良等。本研究97例患者应用百泌达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病程短者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等作用,可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降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治疗后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表1两组治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S)

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mmol/L,+S)

参考文献

[1]DeFronzoRA.Pharmacologictherapyfortype2diabetesmellitus[J].AnnInternMed,1999.

[2]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Implicationsoftheunitedkingdomprospreetivediabetesstudy(PositionStatement)[J].3.DiabetesCare,1999,22.

[3]AmericanDiabetesAssoeiation.Standardsofmedicalcareofpatientswithdiabetesmellitus(PositionStatement)[J].DiabetesCare,1999,22.

[4]Wordhealth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andclassifieationofdiabtesmellitusanditsComplication[J].WHO/NCD/NCS/,199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