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综合方法控制隐性湿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运用综合方法控制隐性湿包的效果观察

张加丽张晓琳(通讯作者)

(昆明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室650011)

摘要:目的研究运用综合改进方法控制隐性湿包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2016年3月~2016年7月,按照原方法与改进方法分为两组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统计湿包数。结果运用综合改进方法后湿包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后出现湿包的常见原因,采取综合改进方法,湿包率明显降低,避免灭菌物品二次污染,确保灭菌质量。

关键词:湿包;控制;效果

压力蒸汽灭菌技术是一种当前应用最为广泛,以高效、安全、环保、灭菌可靠等诸多优势跻身于各类灭菌技术首位,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其灭菌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及医疗质量息息相关。但是,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湿包的产生是影响灭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灭菌后的物品,如有湿包视为被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1]。在实践中发现灭菌物品在卸载过程中,当检查包裹的干燥情况,显性湿包(包外湿)易被发觉,而各种原因引起的隐形湿包(包内湿),不易被发现,而被视为正常包放行。因此,针对湿包形成原因,改进控制方法,并与原消毒方法进行比较,明显提高了消毒合格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灭菌器及灭菌参数

采用山东新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

菌器,真空度为0.076MPa,脉动次数3次,灭菌温度134℃,工作压力0.21MPa,灭菌时间4min,干燥时间10~15min。

1.2实验方法2015年10~2016年2月采用原方法进行消毒,随机抽查2000个压力蒸气灭菌包为对照组。2016年3月~2016年7月采用综合改进控制方法进行消毒,随机抽查2000个压力蒸气灭菌包为实验组[2]。针对湿包形成原因,我院供应室提出了综合改进措施:

1.2.1保证冷却时间:无菌物品柜室内冷却时间>30min;柜室内温度<60℃卸载;室温存放,远离冷气出口,直至物品温度与室温一致才能发放使用。1.2.2消毒物品的准备和包装要求:应用自动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严格控制无菌包的重量和体积,器械包重量≤7KG,布类包重量≤5KG,体积≤30*30*50cm;器械应均匀散开放置盒内只放置一层器械,包装松紧适宜;治疗碗、盘类物品应单个包装;需要套装的器具应将所有开口同向,并用吸水性纱布分隔;多层敷料等纤维织物的折叠方向应与水平面成垂直状态。

1.2.3灭菌物品的装载:消毒敷料包竖放在压力蒸汽灭菌器内部,不重叠;包周留有空隙;敷料类及器械类物品分开包装和灭菌;敷料包放置最上层,金属器械在下层,棉布包装放置上层,无纺布包装放置下层;纸塑包装纸面对塑面,倾斜放置,纸面朝下;被灭菌物品不接触灭菌器壁。

1.2.4严格按技术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操作规程,灭菌前消毒柜必须预热,启用前先排放管道中的冷凝水;灭菌完成后及时打开管道开关排水。

1.2.5加强控管理:增强湿包的风险意识;加强质控管理,建立与灭菌环节有关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严格按各个环节做好质控;建立湿包登记制度,进行湿包控制信息收集[3-5]。

1.3湿包的判断标准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评定湿包的标准,灭菌处理后的物品、包布干燥;含水量<3%,手感干燥,如含水量超过6%为湿包,不能作为无菌物品使用。美国消毒锅公司科学家建立以下湿包的评判标准,以评估包裹的合格性。除非包裹是完全防水的(如塑料薄膜),否则在测试胶带或物品的外部有额外的水滴,或看得见的潮湿,为不合格。在包裹(除非是完全防水的)内层或包裹内物品上有水滴,为不合格。包裹打开使用时是潮湿的,为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涉数据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计数,采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湿包现象比较

2结果

采用综合控制方法进行蒸汽消毒后发生局部湿包明显减少,与原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讨论

压力蒸汽灭菌是目前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其灭菌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及医疗质量息息相关。但是,灭菌成功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湿包的产生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对于消毒供应室来说湿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染源,除了会导致灭菌物品二次污染外,还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重新消毒灭菌处理包裹,扰乱正常工作秩序。因此,控制灭菌过程中湿包的产生是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7-8]。

3.1湿包形成原因:

3.1.1冷却方法不正确或冷却时间不足:灭菌完毕后,马上打开炉门,柜内物品突然与外界大量冷空气接触,强烈温差产生大量冷凝水可导致湿包;有时需要连续使用灭菌器时,为了赶时间进行下一轮灭菌循环,会出现未等灭菌炉内物品完全冷却卸载的情况。灭菌后卸载过热物品容易引起湿包。

3.1.2包装和装载不规范:包装器械和盘盆打包时盘盆之间没附上吸水性纱布分隔,或金属器械件数多,产生的冷凝水多,不易汽化;包裹过大或过重。装载方面:金属物品装于灭菌室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敷料包;装载容量>90%,致使包内蒸汽流通不畅,不能彻底地抽去湿气;包与包之间无缝隙,潮气不易脱离包裹;灭菌物品紧贴锅壁被锅壁冷凝水沾湿所致。

3.1.3包装灭菌前器械潮湿状态:物品或器械在包装灭菌前潮湿,导致干燥困难。

3.1.4物品卸载不恰当:出炉后物品冷却不彻底,未冷却物品放冷的台面或柜内;物品正对空调出风口。

3.1.5不规范的操作:灭菌前消毒柜没有预热,冷凝水集中在迸气口部位或柜底部及管道内,排气管内原有的冷凝水倒流至柜内包上;灭菌完成后,没有及时打开排水口排水[9-10]。

针对以上原因,我院提出了综合改进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物品包装不规范、装载不合理、未按要求卸载等,综合改进这些可控环节,明显减少了湿包发生率,保证了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支持了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潘红梅,王云彩,常鸿雁.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包扎方式与灭菌效果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3(9):845-846.

[2]李小平.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J].2010,27(3):369__370

[3]卲学芳.国产高压蒸汽灭菌产生湿包现象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9):1116.

[4]李小平.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J].2010,27(3):369__370

[5]贺艳辉.供应室湿包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J].2009,36(6):698.

[6]秦红梅,周莉,赵文捷.压力蒸汽灭菌干燥时间与方式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2(2):234.

[7]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3-84.

[8]顾得鸿,张惠贤,主编.医用消毒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8-78.

[9]袁艺.医院供应室湿包形成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J].贵州医药,2008,32(6):564.

[10]邓玉环,李丹,叶月兰,等.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中湿包的成因和预防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