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睡眠障碍的治疗体会

邵周翔

邵周翔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浙江瑞安325200)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250-02

睡眠障碍在祖国医学中属“不寐”范畴,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以致醒后疲倦,重者可彻夜不眠。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本人治疗睡眠障碍的体会总结如下。

1.辨证思路

不寐多由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平衡失调、邪气阻滞、卫气营血运行失常、神志不宁所致。关于其辨证思路,历代医家亦各有论述,有肝郁化火、心火炽盛、痰热内扰之实证,阴虚火旺、心脾亏虚之虚证。不寐有虚实之分。实证可归纳为郁、火、痰,虚证则可分为肾精不足,心神失养,心脾亏虚。本人考虑从肝、从气血治疗不寐,因肝主藏魂、疏泄,与气血之调畅关系密切。诚如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可见肝郁而至魂不守舍,心神不安是引起不寐的重要原因。《医方难辨大成》则明确指出“气血之乱皆能令人寤寐之失度也”。

2.治疗方法

不寐病位在心,但涉及五脏六腑,其病机与卫气营血运行失常密切相关,盖不寐患者多以情志不遂为主因,继则郁而化火,邪火扰动心神,气血阴阳失衡。治疗当以调畅脏腑气血为宜。如肝气郁结证,往往出现郁而化火,表现为郁郁寡欢而急躁易怒,治疗选丹栀逍遥散加味;痰湿内困,郁而化热,热扰心神,宜用黄连温胆汤: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则宜黄连阿胶汤。总之,本病的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因注重镇静安神、调达肝气、补益气血。

3.用药特色

本人认为治疗不寐,用药宜稍偏凉,但临证时要严格掌握要点,知常达变,随证加减。如心烦、心悸,口苦者加川连、莲子芯、淡竹叶、珍珠母、龙骨等;心神不宁者加茯苓、远志、淮小麦等;五心烦热者加龟板、知母;血虚大便干结加火麻仁、柏子仁、黑芝麻等;大便溏软者当归用量宜轻,加葛根;郁郁不乐者加百合、玫瑰花、郁金等;若气血亏虚而火不旺者,可选灵芝、女贞子填精益血。在辨证的基础上,遣方用药方面有如下特点:

3.1强调加用安神定志之品

在辨证基础上强调安神定志,使神安则寐。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在方药中根据具体情况加龙骨、龙齿、牡蛎、珍珠母等镇心安神之品,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其中以生龙齿的镇静安神效果最为明显,无论实证虚证均可加减实用。

3.2顾护脾胃之气

《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不寐之证,或肝气郁结,而至肝脾不和,或气血亏虚,脾胃失调。故用药时,和胃之品不可缺少,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健脾和胃之品。伴肝气郁结,则用木香,取其条畅气机,理气和胃,伴湿困脾胃,则选石菖蒲化湿和胃。

3.3宜舒肝而不宜疏肝

治疗本病宜“舒肝”而不宜“疏肝”,临证用药慎用柴胡、香附等香燥之品,若选用也因中病即止,尽量选轻清之花类,如绿梅花、佛手、玫瑰花等舒肝而不伤肝体,以期标本同治。

4.医案举例

王××,女,31岁。2015年08月11日初诊。主诉:夜寐不安6年。现病史:患者6年前由于家事繁重思虑过度后出现夜寐不安,不易入睡,稍有动静则马上转醒,一夜多梦,严重时彻夜未眠,曾在当地诊所不规则服用西药及中药,服药期间症状有缓解,停药后则上述症状再现,困绕至今。遂来我科就诊,刻诊:胃纳可,大小便无殊。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处方:太子参15g茯苓10g淮小麦30g丹参15g杞子12g绿梅花6g龙齿粉20g百合10g淡竹叶10g。常法煎服,每日1剂,7剂。2015年08月24日二诊:服药7剂后,夜眠转安,能从晚上十时睡至次日六时,诸证亦减,纳可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药已中病,续用前方10帖。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