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想观念做好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转变思想观念做好教学设计

李灵秀

李灵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边河中学255440

做好教学设计,是一名思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教学设计的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体现着教师个人的素质,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

那么,好的教学设计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就以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教学设计为例,剖析一下对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其中必有理解失误之处,还望各位专家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我设计的是鲁教版初一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揣冒昧,我认为,要设计出一堂好课,必须使其具备五性:学情的明确性,课标的准确性,情境设置的可行性,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一、明确教学出发点,做到“学情的明确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是“知识本位”,而是“人格本位”。设置思想品德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过健康有益的生活。如果我们不知道学生的现状,不了解学生的生活,就好比司机不了解车况、路况就盲目开车上路一样,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二、准确把握新课标,做到把握“课标的准确性”

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就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向标。开设思品课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那些条条杠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知识是桥梁、是载体,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目的。所以,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育智”,更要做到“育德”、“育心”。只有这样,思品教师才能准确把握、正确处理教材的重点,才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情境,也才能真正把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情境设置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很多老师都已经不再就教材讲教材,都知道通过设置情境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但是,在情境设置过程中,也要注意如下几点:

1.导入情境要新颖,开篇即能抓住学生。

比如,一开始我准备用洪战辉的视频,既有颁奖词,又有事迹介绍,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但后来发现,洪战辉的事迹很多同学都耳熟能详,所以舍弃了。最后我选择了一则童话故事——《宠杀小恐龙的故事》。故事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恐龙是地球上的霸主、动物们的首领,它在动物中间作威作福,不可一世。动物们都很生气,却都没有办法。后来猴子想了一个办法,动物们轮流把恐龙接到自己的家里来,供给他吃的、喝的、玩的、用的,所有的一切都不再用恐龙操心了,恐龙也因此过得怡然自得。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一天,所有的动物忽然都不再请恐龙了。恐龙很生气,但是,它发现,自己强壮的身躯因为不活动早已变得臃肿,自己锐利的爪子因为不使用已经退化。它想自己去抓食物,可是原来矫健的身姿早已不复存在了。恐龙就这样饿死了。

因为面对的是初一的孩子,特别爱听童话,所以一上来他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顺势问了两个问题:“恐龙为什么被饿死了?”“你愿意做这样的恐龙吗?”由此导入了自强自立的话题。

2.活动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孩子们有话说。

在讲到怎样培养自立精神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品《小兰走进了新学校》。内容如下:

小兰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咱们学校报到。父亲说:“兰兰,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请你自己去报到好吗?”兰兰当场哭了。

问:(1)兰兰为什么哭了?

(2)兰兰会遇到哪些困难?

(3)如果你是现在的兰兰,你会怎么去报到?

(4)在学校你还遇到过哪些困难?应该怎么来解决?

3.情境设置数量不宜太多,性质应该多样。

有时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老师们准备的资料往往很多,看看哪个都不舍得放弃,最后导致课堂繁杂、头绪众多,最后给学生的印象反而不深。“美到极致是简约”,情境虽好,但一定要有所选择,做到线索清晰、形式多样。

四、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北师附中的郑坛老师说:在思品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直接关乎课堂的成败”。他提出,问题设计最好先开后合,先提开放性问题,让同学们参与讨论;后提引导感悟式问题,便于固化知识。可见问题设计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进行是否顺畅、目标能否达成。

五、教学过程的艺术性

记得周家亮老师曾说:“要让思想品德课人文起来,多给学生点人文关怀。”对此我也想说一句:“要让思想品德课艺术起来。”真正的好课不仅是科学的,不仅是严谨的,也应该是充满艺术气息的。当然,这儿的“艺术”并不是指文学艺术,也不是指音乐美术,而是指教学环节设计的跌宕起伏、教学语言设计的娓娓动听、教学情境设计的引人入胜、教师的表现富有个人特色。只有这样的课才能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只有这样的设计也才能堪称完美。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也许世界上永远都没有一节真正完美的课,但是“完美”二字却永存于老师们心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追求完美,当是每一位教师毕生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