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浅谈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

邱小群

浅谈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

邱小群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与信息系

【摘要】电子信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也要不断的改进,及时调整,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成效。

【关键词】电子人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069-01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技术无不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电子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一门热门和实用的专业,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也很多。但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都认为电子技术的课程难度较大,学起来非常吃力。很多学生都是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学习,却由于缺乏学习的方法和兴趣,最后选择放弃。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老师,我觉得必须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现代社会对电子人才的要求。

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分别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一门课程,让他们自觉去学习,这样的教学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一开始就急着向学生传递课本的理论知识,按部就班去教。可是这些理论的知识一般都比较枯燥,而由于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本来就不好,对理论知识的热情大家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授一门新课时,特别注意第一节课的引入。

举个例子,我在教授《单片机原理》这门课程时,首先作了一个非常好看的跑马灯,编出各种不同的效果,在第一堂课时就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定会对这些效果很感兴趣。接着,让学生上机操作,按照我已经公布的程序直接敲入,调试,抄录,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跑马灯的成品,虽然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程序的意思,但他们的兴趣在这种效果的作用下迅速提高,这对后继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注重授课的方式

授课方式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用心思考,不断总结,是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是语言的交流,讲课时,除了要有激情洋溢的语言之外,还要留意学生的举止行为、精神面貌,对一些走神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暗示或调整语速,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授课质量。第二点,在教学中要保持一种亲和力,使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关心、尊重学生,同时要适当使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在课后,也要和学生多交流,多谈心。除了师生的关系外,如果还存在一种密切的友谊关系,这样,学生会更加热爱教师。第三点,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成绩一般都较差,在一些理论的理解上,容易存在问题,因此,老师要适当的进行一些复习和巩固的辅导,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跟上进度。辅导的方法不单是在课堂,通过QQ、MSN等现代工具,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正逐渐地为大家所接受。

三、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常说理论和实际要相结合,在电子知识的学习上,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动手教学的理念,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探究意识和操作能力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实验教学,能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独立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活跃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检验知识的真伪、发现新知识。因此,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从而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其思维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制作比赛等,都是很好的试验教学的机会。同时,还应增开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用电子平台EWB软件对传统试验进行仿真分析和设计。学校应开放实验室,让其成为试验教学、研究及其他教学研究提供所需的条件,更应让学生直接参加到生产实践当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

四、灵活应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是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环境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的体现,因而必须加强现代教学手段在电子教学中的应用。首先是投影仪,即视频展示台实施教学。将制作机器实物和所涉及的所涉及的所有电子元件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然后,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展开实际操作,将实物和教学片定格,分步骤,循环播放,以解决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的难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具有较强的动感性和物化性,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边看边讲,学生可以边学边问,教师和学生能有效控制信息并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自学、自测,既可以在学校教学中使用,也可在家庭自学中使用,方便、灵活。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相关手段和方法辅助教学加大课堂容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电子信息技术是21世纪发展的热门学科,作为高等职业的教育者,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生的事物。不断创新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也应该是一种教育精神,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具有创新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张树满.中国现代教育[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2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豆志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