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民

伊春市第一医院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完善临床对急性心绞痛的急救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72例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A(使用硝酸异山梨酯)和对照组B(使用氯吡格雷),每组各有患者36人,对比两种治疗药物对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急性心绞痛治疗情况,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心绞痛治疗药物,对急性心绞痛具有十分显著而积极的治疗作用,急救治愈率高、药物起效快、药效稳定,且无副作用,应该于临床做重点推广。

【关键词】顽固性心绞痛;针灸;药物联合

急性心绞痛是急性冠动脉综合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易诱发顽固性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重大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急性心绞痛多表现为症状频发,发作时间长,发作规律不确定,疼痛感较明显,若不能及时治疗或控制,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猝死。本次研究根据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资料均来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所收治的72例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其中对照组A有患者36人,男性22人,女性14人;年龄范围51~74岁,平均年龄(58.80±2.93)岁。对照组B有患者36人,男性20人,女性16人;年龄范围48~72岁,平均年龄(57.31±2.40)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对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A使用硝酸异山梨酯进行治疗。生产商: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014;药物规格:20mgx24片/盒。口服用药,1次/d,2片/次,每连续服用28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B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生产商:SanofiWin-thropIndustrie;国药准字:J20130083;药物规格:75mg×7片/盒。口服用药,1次/d,2片/次,每连续服用28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药物对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3、疗效评价

治愈:治疗后患者停药一年内未出现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患者一年内仍有心绞痛症状出现,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所恢复,但仍需持续治疗。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未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明显的心绞痛指向。

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查计量资料,采用X2检查计量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根据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的分析情况总结出表1中内容。

根据上表的比对分析发现对照组B患者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A相比较,无论是临床的病理表现上还是心电图检测结果上均有更好的表现,对照组B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67%,心电图改善率为83.33%,而对照组A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心电图改善率为47.22%,两者数据结果差异性较大。

三、讨论

急性心绞痛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致使血液供氧能力急剧下降,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出现疼痛。急性心绞痛对为心前区疼痛。随着我国居民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急性心绞痛的发病几率日益提升,正向着年轻化、复杂化、高发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隐患。急性心绞痛发病迅速,病变后果多样,是心病猝死以及急性心梗疾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氯吡格雷和硝酸异山梨酯是现今常用的两种急性心绞痛治疗药物,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的药用机制是扩张血管、增加血氧量,但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且治疗效果有限。而氯吡格雷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ADP结合、降低糖蛋白GPⅡh/Ⅲa复合物的活性来实现提升血氧目的。人体对氯吡格雷的吸收非常好,与血浆中蛋白结合率可达98%,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使用人群广,对急性心绞痛有非常明显的急救作用。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A治疗总有效率75.00%。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者17人,占比47.22%。对照组B治疗总有效率91.67%。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者30人,占比83.33%。对比两组患者急性心绞痛治疗情况,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说明氯吡格雷对急性心绞痛具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意义。

总而言之,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心绞痛治疗药物,对急性心绞痛具有十分显著而积极的治疗影响,急救治愈率高、药物起效快、药效稳定,且无副作用,应该于临床做重点推广。

参考文献:

[1]漆必波.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20(08):1473-1475.

[2]王强,孙艳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11(06):277-278.

[3]姚佑兴.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07):731-732.

[4]宋付凯.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与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1(08):243-245.

[5]李中信.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5,13(09):11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