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优质护理模式在肾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左金秀

左金秀

(台州市立医院烧伤肾内科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目的:研究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肾内科护理管理人员,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的80例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几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肾内科护理管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253-02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强化基层互利基础上,给予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有效落实护理责任机制,深化现代化护理内涵,从而提升医院护理水平与质量[1]。内科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设计疾病种类杂而多,且患者年龄相对跨度较大,因此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并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系统内科疾病护理技能。该研究主要对40名护理人员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报道该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肾内科护理管理人员,其中100例为男性,60例为女性;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为(53.4±2.8)岁;疾病类型:60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为肾病综合征,20例为血管炎,10例为重症狼疮肾炎,30例为畸形肾功能不全。将所选的患者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围绕肾内科护理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对肾内科常见的不良事件和护理问题等进行分析、总结。肾内科患者大多数病情危及且变化较快,并容易发生有意识障碍等。因此调查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肾内科疾病的特点以及护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2)前期准备。广泛查阅资料,并咨询相关的医疗专家和护理管理专家。制定护理人员管理手册,制定护理管理详细的制度,培训全体护理人员专业的肾内科护理知识[2]。对肾内科护理工作的常见问题、特点、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的常见原因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不同案例进行他讨论、分析、使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得到全面的了解,提高护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鼓励护理人员自主学习,并通过临床帮、传、带教等方式来是全体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达到明显的提高。(3)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护理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按时的巡视病房,并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实际要求[3]。对危重患者,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实施置管和床旁透析,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并密切观察患者在临床中的表现与病情变化程度,及时的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并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以备不时之需。护士长负责做好整个护理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并及时的了解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指导护士做好针对性和预见性护理工作,增强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定期召集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析与讨论不良事件发生的应对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护理不良事件发深绿进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内科在医院重要科室中首当其冲,每天接受大量患者。加之肾内科患者在肾脏疾病上发病程度不同,病情复杂,变数较大,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更高护理要求。因此,肾内科临床护理十分重要[4]。早期肾内科护理管理大多缺乏系统性,导致整体护理效果不尽人意,不良事件频繁发生,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受到影响,导致各种护患纠纷的出现。优质护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全面的护理管理模式出现,并从多角度出发,实施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这就说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肾内科护理管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肾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出现几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肾内科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18):145-146.

[2]李芹,许翠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职责及任职资格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4(12):785-786.

[3]温月,陈崇诚,刘小兰等.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与对策[J].西部医学.2013,22(01):175-176.

[4]谢雪锋.优质护理服务在肾内科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2,20(35):678-679.

[5]周琳,张亚妮,马小琴.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肾穿刺活检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34(0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