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杨秋玲吴柳君金润女

杨秋玲吴柳君金润女

(福建省泉州市解放军第180医院呼吸内科362000)

【摘要】目的讨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56位冠心病经冠脉内介入性治疗及护理,术后出血和拔鞘管后迷走反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无一例严重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术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307-01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PTCA)和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临床价值的肯定,这一技术在各大医院得以广泛开展[1]。它能较快地缓解心绞痛,增加冠状动脉循环血量,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死率的发生,并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创伤小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38例。女18例,年龄60-82岁。患者均有典型的心绞痛及心肌缺血症,无抗凝治疗禁忌症,桡动脉搏动良好。

1.2方法

经皮穿刺桡动脉,成功后送入特制的导管达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搞浓度非离子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判断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可行介入治疗,沿导管鞘送入相应的球囊颈扩张,必要置入支架。

2、结果

患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症得到改善,除1例伴有出血,其他术后出血和拔鞘管后迷走反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3、护理

3.1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宣教,防止情绪紧张。患者术前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状况与术后恢复、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2]。给患者讲解术中需要配合的地方,同时告诉患者术中出现胸闷或者发热情况,是正常反应。以减轻患者在术中的恐惧心理。(2)术前用药准备。术前3d按医嘱给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0.3g,每天1次.其意义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性,防止术后血栓形成。(3)一般准备术前3天嘱患者洗澡或清洁局部,并训练床上大小便,备皮(双侧腹股沟、会阴部),并做青霉素及碘过敏试验,抽血做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能全套、出凝血时间、AVI等。

3.2术中配合

(1)病人到达介入室后,平躺于检查床上,右手置于平伸外展位(45°-70°)[2,3]。术者穿刺、插管、造影一确定病变部位,必要时行介入治疗。术中护士应严密观察心电及动脉压力曲线变化,如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室性心律失常、压力曲线低平等应及时报告术者予以相应处理。(2)建立静脉通路,0.9%的生理盐水10ml加硝酸甘油5mg和0.9%生理盐水加10ml加肝素12500u,并配好一瓶0.9%的生理盐水500ml加肝素1000u备用。(3)术中护士要顺应术者的操作过程,迅速准确做好配合,连接体表心电图,进行心电监测,备好除颤器、临时起搏器、氧气、吸痰器等抢救器械及抽好利多卡因、阿托品等抢救药品,安放在方便而固定的位置,使其处于紧急备用状态。(4)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呼吸、血压、神志、面色、偶无胸痛及其性质。由于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和对冠状动脉狭窄部进行球囊扩张时,会引起冠状动脉一过性缺血而发生心绞痛,因此应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以消除紧张情绪。当术中造影剂用量大时,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此时应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给予吸氧和肌注胃复安等。(5)预防感染,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打开手术包及一次性导管耗材前查看消毒灭菌日期,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

3.3术后护理

(1)拔管前检测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CT),ACT<150s是即可拔管[4],予穿刺处制动8~12h,并以沙袋压迫局部,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同时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趾端皮肤颜色和温度是否正常。防止下肢动脉血栓形成。(2)继续保持有效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密切观察切口出血情况是术后护理中重要环节。术中应用大剂量的肝素,干扰了凝血过程。因此,术后24h内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静脉穿刺尽量避免重复,防止造成皮下淤血或血肿。还要观察有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情况。本组有1例出血。(4)术后交待患者严格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口服氯吡格雷75mg/d,维持一个月,口服阿司匹林300mg/d,2-3个月后改150-75mg/d,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共用5-7d。

3.4康复指导

做好康复指导和保健教育,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诊,指导病人合理用药,保持心情通畅,避免劳累,协助病人制定运动等级量,使病人劳逸结合,早日康复。

4、体会

本组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及插管成功率为94.5%,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2.3%,并发症发生率为1.1%,患者不适症状轻。据报道,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时间及指引导管到位时间长予经股动脉途径且局部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达30%[3].在护理上术后由于经股动脉途径需患者制动6h,卧床24h;而经桡动脉途径术后即拔除鞘管,穿刺处加压包扎止血,限制腕关节活动,无需体位限制,避免了因卧床过久引起的并发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刁军,武文恒,蔡文标,等.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3,12(增刊):161~162.

[2]蔡润霖,陈纪林,杨跃进,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1000例-单中心经验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1999,14(增刊):1~3.

[3]陈绍良,牧一彦主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5~46.

[4]孙秀珍,高毅,孙月霞,等.PTCA术后鞘管拔除的护理和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