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袁金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于无声处听惊雷袁金波

袁金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315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以及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重语法轻语篇,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了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巧设任务,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深入文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上,整合内化,激发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批判性阅读

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提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重语法轻语篇,重知识轻学法的教学方式,创设高质量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质疑、推理、评价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理论依据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旨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是以有依据的判断为目标,并采用恰当的评价标准,确定事物真正的价值或优点的思考。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更多地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判断、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批判性阅读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知识碎片化、语篇意识不强、思维发展薄弱。学生被动接受阅读内容,很少对知识分析、质疑,课内产出的内容缺乏思维层面的深度挖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缺乏思维深度,忽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巧设任务,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1)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抽象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图像化,从而促进知识结构的可视性和有效性生成(东尼·博赞、巴利·博赞,2009)。思维导图中的主题词和关键词是记忆的激发器,每个激发器都起到揭露事实、思想和信息的关键作用。(陈娇玲,2015)把思维导图融入文本解析中,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把握文本结构脉络,体验语言表达,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在2016年浙江省初中优质课教学艺术展示活动中的一节公开课TheShipofFriendship中,教师让学生先阅读第一段,然后完成思维导图。此处的思维导图不但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结构脉络,而且水到渠成地向学生提供了了解记叙文的五要素,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设计思索性问题。Sadker(1991)认为,思索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仅仅依赖记忆或回忆,而是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具体地说,这种问题在回答时一般都需经过下列思维过程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转引自郑志恋,2002)。教师设计的思索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选自《典范英语》的TheKingofFootball是一篇关于球王贝利的文章。在提到贝利在他参加的头两场比赛中进了三个球,他的球迷们叫他“Theblackpearl”时,教师提问学生“Whydidthefootballfanscallhim‘Theblackpearl’?”接着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两张图片——一颗珍珠的图片和一张贝利的照片。通过图片的对比,学生能很快发现两者的共同之处——blackandprecious。通过对思索性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综合、比较、概括等途径,增强其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3)有效使用“问题链”。问题链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并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将各个问题联系起来,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形成一条问题链(裴松,2011)。问题链的设置要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去思考,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TheShipofFriendship的高潮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链。教师设计的这四个问题,尤其是后三个问题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系。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对比关系,第二和第三这两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则是递进关系——根据前两个问题的回答中体现出的两个朋友态度的反差,提问学生文中的两个朋友各自是怎样的人,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主人公。教师逻辑清晰的层层追问,引导学生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一条无形的信息链,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推论和评价,做到真正理解语篇,提升思维。

2.深入文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1)质疑标题。标题好比是文章的“眼睛”,从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框架,还能获得更多的潜含信息(梁美珍等,2013)。在读后环节,质疑标题、重拟标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Goforit!九年级第六单元SectionB的阅读材料2b的标题是“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这篇阅读材料的第一和第二段讲述了篮球的历史,但是第三段主要讲述篮球是当今世界很受欢迎的一项运动。标题只提到了篮球的发明时间,非常片面,所以笔者提问学生:“Doyouthinkit’sagoodtitle?Whyorwhynot?Ifnot,canyouthinkofabetterone?”学生们对于这项任务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大家拟的新标题有:Thehistoryandpopularityofbasketball,Basketball——apopularsport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挑战权威,不再迷信课本,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鼓励学生质疑课文标题,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2)质疑内容。在解读文本内容时,学生往往会认为课本的内容是对的。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文本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Theshipoffriendship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Atruefriendalwaysputshisfriendaheadofhimselfandseesthingsfromhisfriend’spointofview.”教师提问学生:“Doyouagreewiththewriter?”学生们通过深入的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身实际,积极踊跃地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质疑和评判作者观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3.整合内化,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颖独创性(张丽华、沈德立,2006)。

(1)编写对话。《典范英语》TheKingofFootball中写道:“Peléhadagoodtalkwithhismother.Atlast,heconvincedhertolethimgo.”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贝利是怎样说服妈妈让他参加足球俱乐部的,并编写一个母子之间的对话。深入地解读文本后,根据文本内容编写对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续写文本。课外阅读材料KindnesstoOthersMakesUsHappy讲述了一个男孩Mike因为刚失去奶奶,非常悲痛。在公园里他遇到了一位老奶奶,这位老奶奶一直对他微笑,安抚了Mike失去奶奶的心灵伤痛。Mike拥抱了那位老奶奶,也安抚了她刚失去孙子的悲伤。两人回家后都向家人提到了对方,并久久沉浸在喜悦之中……故事到此结束。教师让学生续写男孩和老奶奶之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故事。学生通过续写故事,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培养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英语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注重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多角度地开发思维训练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提升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学科课程与教学,2015,(6),28。

[2]张茹芳运用批判性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深层理解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