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肖林

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1061

摘要:目的:探讨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为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恶性疟疾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提取血液样品120份,每例2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技术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恶性疟疾原虫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恶性疟疾原虫密度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灵敏度为71.7%,对照组为6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特异性检测都为100.00%,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疟疾原虫密度区间为10-100、101-1000、1001-10000和10001-100000等,观察组检测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很好的检测出恶性疟疾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筛选出感染恶性疟疾的患者,适应于恶性疟疾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恶性疟疾;快速检测;应用

疟疾是一种危险性非常大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由疟原虫和蚊虫引发,是一种全球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危险生命安全[1-2]。为探讨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恶性疟疾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提取血液样品120份,每例2份,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检查发现有疟原虫。

1.2方法

样本采集:在患者的耳垂上进行采血,量为100μl,滴于滤纸上,干燥处理,零下20℃保存,进行检测是取出滤纸,溶于生理盐水中,离心处理,常温下放置半小时。

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技术检测,采用美国的胶体金技术试剂盒,根据试剂盒上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加入20μ红细胞样液,当检测上出现条带时表示为阳性。

观察组采用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进行检测,采用杭州优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检测试剂盒,根据试剂盒上的说明进行规范操作,当检测上出现条带时表示为阳性。

1.3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恶性疟疾原虫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情况,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恶性疟疾原虫密度检测情况。

1.4统计分析

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13.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用(±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χ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P<0.05时为表明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恶性疟疾原虫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情况

观察组的灵敏度为71.7%,对照组为6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特异性检测都为100.00%,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恶性疟疾原虫密度检测情况

恶性疟疾原虫密度区间为10-100、101-1000、1001-10000和10001-100000等,观察组检测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疟疾是一种危险性极强的传染性疾病,全球受其危险的患者有20亿多人,其死亡率非常高,约每年因其死亡人数为120万,临床上对于疟疾的检测方法为显微镜检测,该法检测效率低,费时费力,易漏诊,随着医疗水平提高,人们对疟疾的检测越来越重视,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被广泛应用[3-4]。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恒温扩增技术,其内部含BstDNA聚合酶,进而具有了链置换功能,还拥有扩增引物和交叉引物,在Bst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交叉引物会使得相同模板上进行扩增,随着扩增的进行交叉引物带出多个单链DNA交位点,单链DNA会导致核酸的扩增,进而起到了快速检测[5]。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本研究表明,察组的灵敏度为71.7%,对照组为63.3%,;两组的特异性检测都为100.00%,不同恶性疟疾原虫密度区间的检测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相比于胶体金技术能更好更快的检测恶性疟疾。

综上所述,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很好的检测出恶性疟疾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筛选出感染恶性疟疾的患者,适应于恶性疟疾的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1]祁军,于智睿,黄吉城,等.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3):204-207.

[2]李聪慧,刘文枝,曾令兵,等.锦鲤疱疹病毒单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J].水产学报,2015,39(9):1422-1431.

[3]赵良娟,郑文杰,张震,等.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霍乱孤菌方法的建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7):108-112.

[4]赵小金,张盛静,白昌明,等.牡蛎疱疹病毒魁蚶株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水产学报,2015,39(4):580-588.

[5]毛秀军,李世明,张国强,等.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8):110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