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分析

胡瑶

胡瑶(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我国1990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字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回归分析知识建模并进行统计以及经济意义上的检验,文章研究了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并得出了最终确定的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模型所反映出的城镇居民储蓄状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意见。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主要影响因素利率通货膨胀率

1提出问题

1979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进入90年代后,我国居民储蓄额的增长上升到一个新的阶层,保持着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各经济学家及政府的广泛关注。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凡事都有两面,尤其是出现好的迹象时,政府就更应该关注到其中隐藏的弊端。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控制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态势,虽说这些政策都起到一些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存款额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存款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虽然我在这方面算不上研究的很深入及透彻,但是我将我所学的所有知识运用到这次建模当中,并且用心的进行每一个研究阶段——从数据的收集到分析再到检验以及最后的结论得出。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2变量选择分析

其实之前有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建立过模型,并且分析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但是分析的差异很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确实在当今社会,经济这一方面涉及的概念广,任何一个理论,任何一个模型都可以引起很多不同的看法及分析。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认为储蓄水平主要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利率、消费者支出、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居民贫富情况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因子,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直接性的居民储蓄会随之上升,在中国,居民的消费理念很传统,有剩余的钱通常都是存入银行以备后用,不像美国居民都是持有提前消费的观点,他们宁愿手头上没有余钱,就算有也会消费掉,他们总是报着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的想法度日,享受当前的每一天是他们的原则,中国居民则会处处为以后着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同时就是增加自己的银行储蓄为以后的购房、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所以可支配收入这一因素必须首先选取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储蓄利率,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储蓄利率升高,居民能得到的利息就更多,也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在这次模型中选取的储蓄率数据是一年的加权平均后的加权利率。对于消费者支出这个因素,因为消费者支出上升,会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又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会引起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以不选择将消费者支出选入作为解释变量。物价水平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有影响,即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支出,当居民的收入不变时,若物价上涨,则消费支出增加,储蓄就会减少;反之,储蓄会增加。对于物价水平,我们选择通货膨胀率这个指标来反映。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所以把收入分配这一项也选入作为解释变量,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基尼系数——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0.2到0.4之间都定义为分配合理,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的话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居民储蓄越少,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居民储蓄越多,恩格尔系数就越小。这一项也是需要被列为影响因素的。

于是最终确定了以城镇居民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一年期加权储蓄率、通货膨胀率、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为解释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3变量设定及数据处理

接下来进行数据处理并且导入EVIEWS软件当中(见下表)

Y代表城镇居民储蓄率

X1代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X2代表一年期储蓄利率

X3代表通货膨胀率

X4代表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X5代表恩格尔系数

4建立模型

基于以上数据,建立模型

Y=β1+β2X1+β3X2+β4X3+β5X4+β6X5+u

β1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收入为零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也是有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的,储蓄率为负。

β2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变动1%时,居民储蓄增长率相对应的变动单位数。

β3度量了当利率变动1%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单位数。

β4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变动一个单位时,储蓄增量的变动百分点。

β5度量了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也是模型中设定的重点变量。

β6度量了恩格尔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当恩格尔系数变动了一个单位时,居民储蓄率相应的变动单位。

u是随机误差项

对被解释变量Y做回归,得到X1X4的T检验过程中的对应P值分别是0.052和0.054,大于0.05,表示这两个变量都没有通过T检验,都不显著。模型拟合得不够好。由于经济中许多变量之间都有隐藏的表面看不到的相关性,经济中许多方面有些微妙的联系,就如人们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量会受到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于是用EVIEWS软件计算出模型中各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X1与X3、X2与X5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模型中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剔除一个变量;另一种是用差分法。由于最初选择的各变量都是根据经济学原理以及汲取之前相关方面研究的经验所确定的,所以先采取差分法看是否能在不剔除变量的情况下消除多重共线性。差分法之后的模型回归的输出结果显示X1,X3,X4都不显著影响被解释变量Y,多重共线性也没有消除。所以选择第二种方法来消除共线性,去掉与Y相关性最小的变量X5之后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还是不乐观,T检验依然没有通过。对只有四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差分法之后多重共线性还是没有消除,于是剔除掉与Y的相关性相对X3与Y的相关性相对要小的变量X1后进行回归,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但是X3的T检验依然没有通过,还是不显著,用差分法也没能使模型的每个变量通过T检验。最后剔除掉X3,只保留变量X2和X4和常数项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最终满意的模型。多重共线性已不存在,F值为15.53,也大于F(2,15)=3.68,模型总体显著,同时T检验中X2和X4两个变量的P值分别为0.001和0.011,都小于0.05,所以变量都显著,R-squared值也合理,模型的统计意义上的检验都通过了。经济意义上,常数项为负数,即就算没有收入也会有消费支出,符合经济意义,X2和X4的系数都为正数,表示储蓄率与利率还有基尼系数都是同方向变动的,也符合经济意义。最后得到的模型是Y=0.024+2.614X2+0.527X4.

5异方差性检验

对得到的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的输出结果显示R-squared的值很小仅有0.19,采用的又是没有交叉乘积项的检验方式,所以查表所得值大于R-squared,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6自相关性检验

最后得到的新模型的回归分析输出结果中DW值为1.908105,在有两个解释变量,样本容量为18的情况下,给定显著性水平是0.05查表可得DL=1.05DU=1.53,于是DU<DW<4-DU,表明不存在自相关性。

7最佳模型及结论

Y=-0.024+2.614X2+0.527X4.

该模型表示,当利率变动1%时,城镇居民储蓄率会随之变动2.614%,并且是利率上升,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利率下降,城镇居民储蓄率也下降。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显著,弹性为2.614,一旦利率有所波动对储蓄率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利率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很多学者做过实证研究,有认为利率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是很微小的,也有认为影响是不确定的,我的结论与占云生学者的观点是相同的,认为影响是显著。当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变动1%时,城镇居民储蓄率会随着变动0.527%,弹性为0.527,这里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中等偏上,收入高的居民储蓄自然会比收入低的居民储蓄高。

8模型的不足

本人作为本科阶段的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学方面知识有限,再加上预期是很不确定的一个因素,所以没有办法将人们的预期对储蓄率的影响数量化来研究,本模型没有反应预期对储蓄率的影响。同时在建模过程中可支配收入这一变量由于不显著影响居民收入被舍去,这点上我觉得不够符合以往经验看法。

9根据模型给出几点建议

在中国,大部分老百姓是有有钱不敢花的观念,有钱都往银行存,这也是导致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高储蓄率虽然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贷款资金,但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隐患,高储蓄率表明居民消费不多,需求也随着下降,导致国内内需不足。从宏观角度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投资部分后的支出结构由消费和储蓄两部分组成,消费指当期消费,储蓄指未来消费,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居民储蓄额过高必然导致消费的不足,对经济发展很不利。从模型看出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大,表示若想要降低储蓄率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就是降低银行的存款利率,这样居民手头有余钱就会更趋向于投资或消费,增加投资或消费需求。模型中另一个对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基尼系数,即居民收入分配差异。要降低居民储蓄率首先可以做的是在收入分配上缩小差距,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的个人收入,可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居民投资增加收入。提供多样化金融工具,规范股票市场,积极引导民间投资,给予无息贷款等都是帮助中层阶级居民赚取利润,增加收入的可行方法,而且这在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机会的同时还给居民提供了很好的投资渠道及信息。上述降低利率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是能帮助降低储蓄率,但这些都只是最终解决过高储蓄率的暂时手段,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是完善中国对居民的保障机制。我国居民不敢花钱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住房,医疗,教育方面的保障需要不断改革完善,现在很少中国居民可以买得起房,医疗费用也很高,教育方面只是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很少,而高中大学的学费对于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承担起来是比较沉重的,有句民间流传的话“辛辛苦苦三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阐述的就是工薪阶层家庭供孩子读书的压力。当有福利保证时,居民担子就会减轻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还是身边留点钱养老,提前消费的观点还没有形成,那是因为在中国生存凡事都得靠自己,政府给予的保障不够全面,所以说完善中国的社保机制,控制住房,医疗,教育费用,降低居民的支出预期,这是降低居民储蓄最根本的方法。